引子:
村里的热心妇女曾长凤怎么也没想到,3年来,自己好心给村里的留守老人钟长招送饭吃这一事,被其子女告上门,要求为其恢复名誉。这一切,都怪我精心大意,事前没有通过其协商同意,将其事迹在媒体上报道,引来其子女上告。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请看——
早上8时,村里的妇女曾长凤脱下沾满泥巴的雨鞋,简单洗漱了一番,点燃液化气灶。“嗤”的一声后,一个煎鸡蛋出锅。重烧开水,曾长凤把一簇粉丝放进沸腾的水中,调好油盐味精酱油进锅,最后不忘在面上撒点煎过的蒜仁粉,这是钟阿婆最喜欢的作料。
备好早点后,曾长凤从瓶子里夹几粒醋泡花生米放在小碟子里,钟阿婆血压有点高,用陈醋泡花生米可以降血压。看了眼墙上的挂钟,时间是8时多了,立秋季节,因为在地里多忙了一些时间,今天比往常晚了20多分钟,她得快些送过去。
钟阿婆名叫钟长招,今年80岁,患有轻度的老年痴呆症,吃喝基本无法正常自理。她的儿子长年出门打工,成了留守老人的她生活无人料理,同村的妇女曾长凤觉得老人可怜,就坚持每餐给老人端一碗饭过去。令人感动的是,这一端就端了3年。
3年来,曾长凤每天早上一碗粉干或者面条,上面打个鸡蛋,中午一碗米饭,米饭上是她自己炒的菜,晚上7时多再送去一碗米饭和菜,偶尔是一碗大米粥。老人吃不惯硬饭,曾长凤就把水放多一些,全家人也跟着吃“软饭”。夏天到了,在送饭之余,曾长凤也会给老人切上几块自家的西瓜。在曾长凤的照料下,老人生活有了很大的起色,动作利索了许多,笑容和话语也多了起来。
(图源于网络)曾长凤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她3岁大时就被父母留在家中和奶奶住。小时候,村里有卖“豆腐花”的流动摊贩叫卖,虽然那时只卖5分钱一碗,但对于家境贫困的庆梅而言,想吃上一碗是几近奢望的。每当这时,她就会偷偷地走开。后来村里来了位退休的老干部,每天都会坐在树下看他们玩耍,有卖“豆腐花”的过来时,他都会拉上长凤叫摊贩给她也加一碗。这种无私的赠与深深地铭刻在她心里,长大后的她总是记起小时候的这件事,希望自己也能成为给予别人温暖的人。
给老人送饭看似轻松,其实不简单。去年5月的一天,曾长凤丈夫在家一直呕吐不止,到医院检查是患上了急性肠胃炎,需要紧急住院。曾长凤一时忙上忙下,到了下午时,曾长凤一拍脑门——今天忙坏了,中午都没给阿婆送饭。
错过了班车的她四处打电话联系在县城的老乡有没有人会回家,幸好一名老乡在得知她的情况后决定用摩托车载她回去。等老乡之际,曾长凤在县上给阿婆捎带了些米饭和包装的小面包回去。回到家后,曾长凤直奔厨房把米饭热好送往阿婆住处,看到午饭没吃的阿婆饿着坐在椅子上,曾长凤心里内疚了好久。往后的几天,曾长凤每天早上买上一天的饭菜托班车带回去,然后托老乡接应热好送过去。怕老人吃不好,曾长凤回来时在老人的床榻前备下小面包、姜糖、饼干之类的,还特地买了一箱牛奶留下。
钟长招老人独自在家留守,总是让曾长凤不放心,特别是下雨天,她总要赶过去看几回。见老人房子漏雨,曾长凤帮忙申请了土坯房改造,自己另贴了些钱,把老人的房子加固了一番。怕老人有急事找不来人,曾长凤就掏钱给老人买了个大块头的老人手机用。遇上冬天有太阳时,曾长凤就把老人的被子、床褥拿出来晒晒,让老人睡觉舒服些。
曾长凤给老人送饭的事迹在村里传开后,许多村民都竖起了大拇指。一些村民在曾长凤的带动下,也加入了给留守老人送饭的队伍。
那时,我正好在乡里当宣传委员。当听到曾长凤3年来坚持送饭照顾老人这事后,我也深受感动,马上组织人员上门采写新闻报道。很快,稿子写好后,两三天就见报了,深受读者的好评。
满以为这爱心会一直好好地延续下去,谁知,就将快过年的时候,一纸诉状将我和曾长凤给告了。
告人者为钟阿婆的一个在大学念书的孙子。他在状纸上称我们捏造事实,给他父母带来很大的压力,要求我们登报澄清事实,恢复其名誉。
收到这份诉状后,我很是气愤。把自己的老母亲活活地丢在家里,一年到头从不过问,我们还没追究你们虐待老人还好,还想告我们捏造事实。当初把老人丢下不管时,就不怕被人说,现在登报后,才怕遭人议论,早知现在,何必当初!
想好这一切后,我打电话给钟阿婆的孙子说,百善孝为先,曾长凤3年如一日给你奶奶送饭照顾你奶奶,这是事实,乡亲们都可以见证。你们家若真若想恢复名誉,我可以登报给予你们澄清,但前提是,你们一定要派人回家,把老人照顾好!好吗?
钟阿婆的孙子听后,声音一下缓了下来,叔叔好,我会把你的话跟我爸妈说,会把这事处理好,谢谢你。
我的心一下松了下来,还好,孺子可教。
结语:在曾长凤无私给老人送饭的感召下,老人的儿子终于回来了。各位友友,你同意我当年的做法吗?对此事,你有何评论?
(图来源于网络)
转载注明:
http://ww.hwoaa.com/jcyzl/16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