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施建勇
南京中医学院的研究生课程,除了外语哲学研究方法等公共课程以外,基础学科也同样令人兴奋。讲解《内经》的王自强教授、《伤寒》的陈亦人教授、《金匮》的张谷才教授、《温病》的孟澍江沈凤阁教授、讲基础的孟景春教授,每堂课都是从源(文献本意)到流(各家学说),代表观点和实际应用,掰开揉碎,归纳总结,讲得清清楚楚,优劣评说,不吹不黑,中肯贴切,让人如饮甘泉,沁人心脾。
▲南京中医药大学老照片我们这个班最终招了二十人,其中十医院(医院)考进来的,算是近水楼台。他们原本都是学院的精英老师和附院的骨干医生,因为提高的需要也暂时离开岗位,过来专职学习。与他们成为同学,感到自豪,当然也更加努力。下了课经常一起活动,郊游吃饭,偶尔还喝点小酒,十分融洽。
刘班长比我们大十几岁,医院的领导,关照我们像对兄弟一样,亲切随和,医院工作,他当院长,仍然是那么关心老同学,甚至我离开南京多年,他也经常联系,关心之情溢于言表,内心十分感激宽厚的老班长,永远铭记那段温暖的日子。
学院对我们这个班很重视,在资源配置上可谓是火力全开。周仲瑛教授是学院院长,每周还要出数次门诊,但他还是担任我们的主讲,给我们讲肺系疾病。其他各系都是顶级教授主讲,记得尤松鑫教授讲心系疾病,徐景藩教授讲脾系疾病,邹燕勤教授讲肾系疾病,龚丽娟教授肝系疾病,严明教授讲风湿免疫病并担任我们的班主任,对我们既严又明,真是人如其名,哈哈。
▲我和周仲瑛老师当时这些老师都有一个特点,当然这与周仲瑛教授的指导思想有关。周教授从小就是在乡村做医疗,他的观点就是一名中医必须扎根在临床,一切理论都必须在临床得到验证,都必须为临床所用,否则就是空话。他长期担任内科教研室主任,要求所有内科老师必须首先是临床家。
在他的要求下,我们所有内科老师都可以说是学验俱丰的大家,他们的教学既有经院传统的规程,每个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析到理法方药,因为大家在本科阶段都学过,而且每个人都有长短不等的临床实践,这些都简单讲过,重点是介绍历代各家所长,以自己的经验一一点评,其间自己心得、民间验方、各种窍门小招随口举出,完全没有那些秘方自珍故作神秘的扭捏姿态,颇有茅塞顿开,有立即一试的冲动。
▲国医大师徐景藩医院院长的徐景藩教授给我们介绍,他治疗食管炎、慢性胃炎、胃溃疡的胃脘痛,创立的糊剂(藕粉、白及粉和三七粉等)对减缓症状、加速恢复效果很好,他创立的保留灌肠法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也是深受患者的欢迎,医院消化病区工作时,在徐景藩教授的指导下,我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同样也治好了无数个患者,并成功申报了省级课题获得立项资助,这是后话,后面我会详细介绍。#深度好文计划#总之,南京中医学院的教授给我们授课时,都是有理论有实践,有血有肉,很得教益,课堂如此,临床也是如此,这也是南中医出名医的重要原因。接下来我会给大家讲讲当年的临床跟师经历,如果大家喜欢请帮忙
转载注明:
http://ww.hwoaa.com/jcyzl/15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