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第一个进入拉萨的西方女性,竟然比洛克
“
亚历山大莉娅·大卫·妮尔,一位神话般的传奇人物。
当约瑟夫·洛克还在夏威夷大学任职时,她已经秘密潜入进西藏,并受到班禅喇嘛的接见;当洛克开辟著名的“洛克线”时,她已经在藏地辗转14载后回到法国,着手整理关于藏地的著作,轰动欧洲。
她是学者,更是行者。一生漂泊,大部分时间给了藏地。自取法名“智灯”,至今,她的精神著作,仍是影响后来人的智慧明灯。
”
亚历山大莉娅·大卫·妮尔。图片来源:网络
妮尔的一生堪称传奇。法国著名女探险家、记者、作家、藏学家、东方学家、歌剧歌手、共济会会员,“法国第一位佛教徒”、“无所畏惧的探险家”、“第一位到达拉萨的西方女性”、“神秘主义者”、”西藏与西方之间的桥梁”、“白喇嘛”……诸多头衔加身,每个头衔都与西藏割舍不开。
最难得的是,在那个女性难有作为的年代,她孤身一人来到神秘而陌生的东方,进行自己所向往已久的探险。几十年的时间里,她接连造访印度、锡金、中国、日本、朝鲜等地,其中更是5次深入藏地,此为身体探险;她迷恋佛教,为此不惜抛弃原有的宗教信仰,取法名“智灯”,辗转喜马拉雅山区、藏地,甚至在青海塔尔寺修行,实际体验佛法的博大精深,此为精神探险。
年,身着喇嘛服的妮尔。图片来源:alxandra-david-nl.fr
她一生都对西藏乃至中国都充满了无限的热爱、崇拜和敬佩,将毕生的精力用于在西藏及其附近地区的探险和潜心研究西藏学乃至东方学中的许多科学。她的一生,堪称勇气、智慧、执着的一生。
她对东方如此崇拜,以至于当时欧洲的许多人都称她为“长着白种人的皮肤和黄种人的心灵”。
情定西藏
年10月24日,妮尔出生于法国南部的郊区圣曼德。童年时代,妮尔的家教甚严,父母对她都很严格,她几乎是在修道院里度过了“早熟而悲伤的少女时光”。但她最喜欢的书籍却是著名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幻想有一天能够超越小说里英雄人物。她思想独立,喜欢冒险,向往奔赴远方的探险,这与她的家庭氛围截然不同。
童年时代的妮尔。图片来源:alxandra-david-nl.fr
妮尔的这种天性在五岁时就表现出来了——就在家人离开布鲁塞尔之前,她独自“逃跑”,经过广泛的搜索之后,才被一名警察找到。年,当妮尔十七岁时,她再次离开家,这次是乘坐火车从布鲁塞尔到达瑞士,然后独自徒步穿越阿尔卑斯山脉的圣哥达山口,到达意大利的马焦雷湖(LakMaggior)。忧心的母亲不得不前往马焦雷湖将身无分文的女儿带回家。
年,妮尔离开修道院,前往布鲁塞尔皇家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和歌唱,第二年即获得女高音的一等奖。年,她前往伦敦学习,在最高社会学会(SocityofSuprmGnosis),她结识了美国著名民族学家、原始社会历史学家和进化论的代表人物摩尔根夫人,后者将她介绍给神智学会的创始人布拉瓦茨基夫人,她的神秘思想对妮尔有着重大影响。她利用神智会的图书室和大英博物馆的藏书,开始研究东方思想,这些古典哲学和文学作品,更激发了她去东方游历和探索的欲望。
少女时代的妮尔。图片来源:wikipdia.org
第二年,妮尔回到法国,开始在法国公学院和高等研究应用学院学习梵文和藏文,师从于当时法国著名的印度学和中国学家席尔宛·烈维和爱德华·福科,这时她接触到了西藏的翻译经典,在梵文、神智学、神秘学、秘传学诸领域中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她就这样萌发了将来成为一名东方学家(主要是藏学家)、佛教徒和佛教学家的念头。她在刚刚兴建的吉美东方博物馆度过了相当长的“快乐时光”,迷恋于佛教壁画和御座上菩萨祥和、沉思的面容,尽情地、自由地接纳东方文化的滋养。
年,妮尔皈依佛门,成为一个佛教徒。
年—年这十年,是大卫·妮尔生命中发生重大转折的时期,她从安静的图书室和静默的佛像面前走出来,走到真实的东方世界里,直面她所热衷研究的佛教、哲学思想,开始了终生漂泊的生涯。但她也为此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放弃了在巴黎大学和法兰西学院等高等学府中的学业以及在吉美博物馆的科研工作。
在尼泊尔学骑马的妮尔。图片来源:lfigaro.fr
年,她终于如愿以偿,远赴印度旅行,先后在印度和锡金学习佛教经典,潜心学习吠檀多派教理。妮尔本来对佛教发源地印度十分向往,但当她看到佛教在印度已濒于绝迹时,感到非常失望。就在这时,她听说在喜马拉雅山那一面的世界屋脊上,竟然还有个外人罕知的神秘的佛教世界。于是,强烈的好奇心和对佛教哲理的追求,使她迫不及待地登上了去高原考察的旅程。
年,妮尔首次到达印度与中国西藏的边境,却无缘进一步探访,因为当时这里已被英国侵略军控制,而且基本是对外国旅行者封闭的。但她首次接触到了已经作过大量研究的藏族人,首次领略了自幼就憧憬的西藏的山川美景和风土民情,从此就魂牵梦绕。她后来在日记中写道:
说真的,我思念那并非我的故乡的地方,它上面的草原、荒漠、终年不化的积雪,还有那湛蓝明亮的天空,这一切时常萦绕在我脑际……使我着迷着魔。
横亘在妮尔面前的,除了绵延不断的喜马拉雅山山脉,还有无数的哨卡。图片来源:wikipdia.org
之后她回国,开始将全部身心投入到东方学的研究上,并陆续发表了一系列著作。年,妮尔获得法国公共教育部的一次赴亚洲考察以重返印度的机会,8月9日,经过数月的准备,妮尔乘坐“那不勒斯号”轮船出发,到达锡兰,开始了漫长的西藏探索之旅。
出发前,她告诉丈夫只用一年半就会回来,谁知这一去竟是14年。
五次入藏,终圆梦拉萨
妮尔在年11月16日离开锡兰赴印度,年2月到达加尔各答,后在印度贝纳雷斯(印度的圣城)研究梵语。第二年,为了进一步研习佛法,她前往锡金皇家修道院,在那里她结识了该国精神领袖SidkongTulkuNamgyal,并与他成为朋友。她颇费心血的搜集、研究和翻译了西藏那脍炙人口的格萨尔史诗,后来出版了《岭地格萨尔超人的一生》这部名著。这是西方学者最早对格萨尔的系统研究之一。
妮尔在锡金。图片来源:alxandra-david-nl.fr
此后她游历当地寺院,拜大喇嘛为师,并在喜马拉雅山南侧山脚下一个僻静处修建了自己的“和平隐修室”,在那沉思、修炼,学习佛家tummo(即精神内热的实践方法),长达一年零八个月之久。
我本能的感应到,矗立于我面前的被森林覆盖的大山和比它们更高、更遥远的大雪山的背后,确实存在着与其他任何地区都截然不同的地区。
喜马拉雅山山脉。图片来源:wikipdia.org
年6月,妮尔初次目睹了青藏高原的面貌:
缓慢地向高山口攀登,这极具诱惑力。在我的面前忽然间又出现了茫茫无垠而又神奇的西藏高原,而在远方以一种朦胧的幻景为界,标志则是一种戴雪冠的淡紫色和橘黄色山峰的混沌外貌。
这是多么令人永世难忘的景致啊!它使我流连忘返,宁愿永远置身于这种妩媚的景色之中。
之后妮尔几次想进入西藏南部,但都由于哨卡重重而没能成功。年,妮尔结识了15岁的庸登喇嘛,并收为义子,这个曾求学西方的小伙子也成为她日后游历西藏的忠实伙伴。
妮尔和庸登。图片来源:durknnstmichnicht.wordprss.
转载注明:
http://ww.hwoaa.com/jcyzl/11499.html
- 上一篇文章: 胖子变瘦子,要做好这1件事hellip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