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结肠炎 > 结肠炎诊断 > > 正文 >

一个应该摒弃的医学名词慢性结肠炎

医脉通导读

慢性结肠炎,科学吗?

作者:医院消化科徐德亮

打开网络,无论用哪一个引擎搜索“慢性结肠炎”五个字,都可以得到成千上万条关于慢性结肠炎诊断和治疗的词条。但是,慢性结肠炎这个医学名词到底科学吗?

一个医学名词的确立,看看它是不是科学,是不是适应临床的需要。诊断的目的是为了指导治疗,假如一个诊断对治疗没有帮助,这个诊断是没有价值的。教科书、指南、规范和权威文献上面都没有“慢性结肠炎”这个词。

百度百科上在解释慢性结肠炎的时候,它是这样描述的:广义而言,凡是导致结肠的慢性炎症均可称为慢性结肠炎(chroniccolitis),是一种慢性、反复性、多发性、因各种致病原因导致肠道的炎性水肿、溃疡、出血病变。狭义而言指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病变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常见部位为乙状结肠、直肠,甚至整个结肠。本病特征是病程长、慢性反复发作,以腹痛、腹泻为主要特征,黏液便、便秘或泄泻交替性发生,时好时坏,缠绵下断,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20~30岁青壮年多见。实际上,百度百科中的慢性结肠炎,无论发病机制、诊断、治疗,都是指的“溃疡性结肠炎”。临床上,很多具有反复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的患者,自称自己患有多年“慢性结肠炎”,而结肠镜检查均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这些患者的“慢性结肠炎”大多指的是“肠易激综合征”。

相关概念有那些?

和习惯上称谓的“慢性结肠炎”有关系的感念,有肠易激综合征(IBS)、炎症性肠病(IBD)、炎症性肠病未定型(IBDU)、未定型结肠炎(IC)。其中炎症性肠病(IBD)又分为溃疡型结肠炎(UC)、克罗恩病(CD)。重要的是这些疾病有些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IC或IBDU有很多文献指出两者可能是IBD的一种前期过程,IC一部分患者在一段时间内随访发现,或者演变为溃疡性结肠(UC)或者为克罗恩病(CD),其时诊断才逐渐明确。

应该如何诊断?

从专业角度,如果诊断结肠炎,一定要有炎症的证据,按照《病理学》炎症的概念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这个概念不能减一个字,也不能多加一个字。凡在这个概念之外的反应都不是炎症。比如没有血管结构的生物对损伤也会有防御反应,但那不是炎症;有血管结构,但已经死掉的组织的反应也不是炎症反应。所以,把没有器质性病变的“肠易激综合征”当作“慢性结肠炎”肯定是不对的。腹痛、腹胀、腹泻、便秘这些常见症状都不是炎症引起的,而是属于功能紊乱。

那么,在结肠镜检查时,结肠粘膜尤其是乙状结肠和直肠粘膜的充血、发红,血管纹理增粗、紊乱,病理提示炎性细胞浸润,但达不到溃疡性结肠炎(UC)或克罗恩病(CD)的内镜诊断标准,怎么办?对于这些表现,医院内镜诊断是“结肠镜检查未见明显器质性病变”。个人觉得,诊断为“结肠粘膜炎性改变”或者“直肠粘膜炎性改变”是可以的,它更倾向于“内镜下”“病理性”的诊断描述。但这并不是“慢性结肠炎”的诊断结果,而是某种疾病的内镜下表现。

总之,即使有明确的内镜下结肠粘膜炎性的改变,泛泛的“慢性结肠炎”的诊断也是不科学的,是没有临床价值的,消化专科医生在临床上是应该摒弃的。医生不能基于这样的诊断给病人使用所谓的抗炎药,更不能使用抗生素。正规的诊断必须反映具体的病因,例如感染性结肠炎、伪膜性结肠炎、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缺血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显微镜下结肠炎、一过性结肠炎、未定型结肠炎等等。

赞赏









































北京中科医院亲身经历
北京哪里治白癜风最好

转载注明: http://ww.hwoaa.com/jcyzd/7432.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hwoa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结肠炎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