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结肠炎 > 结肠炎诊断 > > 正文 >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

症状体征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症状体征

多发于秋冬季,多见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潜伏期36~72h,典型病儿常伴有轻度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热,可达39~40℃,病初1~2天呕吐,可先于腹泻出现,腹泻为水样便,如蛋花汤样,无脓血,每天约3~10次,由于吐,泻,可引起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病儿粪便中电解质浓度显著低于细菌性肠炎,如霍乱,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等;且多数为急性失水,故多引起等渗或等渗偏高脱水,本病自然病程3~8天,平均5天左右,轮状病毒肠炎主要发生于秋冬季节,多见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起病急,病初即发生呕吐,大便量多,黄或淡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无腥臭味,无其他并发症时,1周左右自然好转,确诊主要依据大便轮状病毒抗原的检测。

折叠编辑本段用药治疗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疗方法   

(一)治疗

本病无特异治疗,主要采用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对症治疗。轻者可口服补液盐,重者可用静脉补液纠正。

(二)预后

本病预后好,疾病的严重性主要与吐泻引起的脱水程度有关,及时补液1周左右大部分病人自然痊愈。

折叠折叠编辑本段病理病因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病理病因

(一)发病原因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主要病原,病毒由内,外两层衣壳及含11片段的双股RNA核心组成,根据组成内层衣壳的主要蛋白质(VP6,即病毒6号蛋白)的抗原性不同,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补体结合等试验,可将病毒分为A,B,C,D,E等属,引起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轮状病毒为A属,成人轮状病毒腹泻为B属;B及其他属轮状病毒与动物感染相关,轮状病毒根据其外层衣壳蛋白VP4及VP7的不同抗原性,通过中和试验,又可分为若干血清型,引起婴幼儿腹泻属1~4血清型;动物轮状病毒仅限于3~7血清型,

(二)发病机制

轮状病毒主要侵犯十二指肠及空肠近端黏膜上皮细胞,使绒毛顶端上皮脱落,绒毛变短,脱落上皮被由隐窝新产生的上皮取代,这些新上皮细胞不够成熟,缺乏双糖酶,因此腹泻发生机制与绒毛破坏影响吸收,双糖酶缺乏及上皮细胞损伤,进入肠腔分泌有所增加有关,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肠上皮细胞膜上存在轮状病毒受体,轮状病毒外壳蛋白VP4是病毒感染细胞的吸附蛋白,通过与靶细胞受体结合而进入上皮细胞,病毒侵入肠道后,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绒毛顶端的柱状上皮细胞内复制,使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微绒毛肿胀,不规则和变短,受累的肠黏膜上皮细胞脱落,固有层可见淋巴细胞浸润,因此,小肠黏膜回吸收水分和电解质能力受损而形成腹泻,另一方面,继发的双糖酶分泌不足使食物中糖类消化不完全而积滞在肠腔内,并被细菌分解成小分子的短链有机酸,使肠液的渗透压增高,加重呕吐和腹泻。

折叠编辑本段折叠编辑本段并发症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并发症

常并发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个别可因高热引起惊厥。

饮食保健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饮食保健

注意生活饮食,注意维生素营养。

;

折叠编辑本段预防护理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预防护理

1.维持良好的个人,食物及环境卫生,

2.处理食物或进食前,如厕后须洗手,

3.清理呕吐物,粪便及尿片时须戴上手套,并须再彻底洗净双手,

4.清洁及消毒受污染的物品及表面,

5.学童如出现呕吐或腹泻现象,应尽早求诊,休息和勿上学。









































儿童白癜风早期症状
白癜风哪里治疗的最好

转载注明: http://ww.hwoaa.com/jcyzd/5103.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hwoa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结肠炎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