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腹痛、腹泻、还日渐消瘦,你以为是拉肚子?但其实很有可能是炎症性肠病。什么病?(看到这里,脑海中有问号的,为自己鼓掌,今天又要接触新东西啦)。据说目前很多人都对这一疾病的认识不足,而导致很多病人因为拖延而变成了疑难重症。
所以,今天,我们就好好说说炎症性肠病吧!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简称为IBD。这并不是单一的一种疾病,而是一组疾病的总称,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
克罗恩病可累及全消化道,为非连续性全层炎症,最常累及部位为末端回肠、结肠和肛周;溃疡性结肠炎是结肠黏膜层和黏膜下层连续性炎症,疾病通常先累及直肠,逐渐向全结肠蔓延。
炎症性肠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渐升高。
炎症性肠病,不是种罕见疾病,在美国约有万的患者,在他们当中至少14万是18岁以下的青少年。
在我国原先是不常见的,但近20年,由于饮食习惯、生活节奏和环境的改变,我国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现在都已经成了我国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
IBD又有哪些临床表现呢?
一般起病缓慢(少数急骤),病情轻重不一。易反复发作,发作诱因有精神刺激、过度疲劳、饮食失调、继发感染等。
腹部症状:腹泻,血性腹泻是UC最主要的症状;腹痛,绝大多数的CD都有腹痛;里急后重(直肠炎刺激所致);腹块,部分CD可出现腹块。
全身症状:贫血,常有轻度贫血(疾病急性爆发时因大量出血致严重贫血);发热,急性重症患者有发热伴全身毒血症状;营养不良,因肠道吸收障碍和消耗过多常引起。
如果发现有上述的症状出现,又该做哪些检查才能知道自己是不是患有IBD?
血液学检查:主要是查看血红蛋白与血浆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
粪便检查:粪便常规检查(肉眼观以糊状黏液脓血便为最常见);病原学检查(在于排除感染性结肠炎,是本病诊断的一个重要步骤)
血沉(ESR)检查:炎症性肠病患者活动期ESR一般均见增高,ESR一般可反映病情活动性。
那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疾病的发生了呢?
病因和发病机制都不完全明确,但基本的几大要素是已知的。
遗传易感性:患者携带了一些容易致病的基因,(但不是一个显性遗传病,不是说父母患该病,其孩子日后就一定会患病),只是说,孩子患病的可能性会高一些(毕竟遗传了这些易感基因)。
肠道微生态:肠道菌群的失衡会导致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的改变,易感人群在感染后会产生炎症反应,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正常人感染病原微生物以后会通过自身调节自己恢复正常),黏膜炎症持续存在,导致黏膜糜烂、溃疡等。
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饮食方面的改变,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首先,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中蛋白质比例增加,因此摄入的含硫氨基酸明显增多,这些含硫氨基酸通过肠道细菌发酵以后会产生多种含硫化合物,会对结肠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其次,摄入过多的动物脂肪和不饱和脂肪酸会损伤结肠粘膜等。
所以,该病主要是和遗传易感性、肠道致病微生物和自身免疫反应以及外界环境因素有关。
IBD,这样的一种慢性疾病,往往也意味着长期的治疗。但这并不代表你的生活就会一团糟。“来无影,去无踪”,发病的时候可以很严重,不发病的时候毫无症状,甚至都令人忘记自己是个IBD的患者。
再者,大部分的IBD患者都是“健康”的时候比“患病”的时候多。所以,即便它会伴随你一生,但不意味着它就会“统治”你的生活。
(本系列的下一期内容会和大家聊聊UC和CD又是怎么回事,敬请期待哦)
延伸阅读:
年轻时攒“骨量”,老了才够“花”。
你爱吃"甜”吗?
史上最爆笑的糖尿病介绍(四)
史上最爆笑的糖尿病介绍(三)
参考:
克白灵苏孜阿甫片价格北京治疗白癜风好医院
转载注明:
http://ww.hwoaa.com/jcyzl/9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