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岁的陈大妈三天两头胃隐隐作痛,晚餐稍微多吃一点,就会胃胀,坐立不安。如果不小心受了凉,更是疼得受不了。胃药吃了一大把,都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前年开始,陈大妈听了隔壁邻居的介绍,贴三伏贴,坚持两年之后,陈大妈的胃病好多了,特别是在冬天,胃痛发作频率明显降低。
专家介绍,陈大妈是典型的脾胃虚寒症。入夏之后,南方气候湿热,湿邪困脾,更容易助长脾胃虚寒症的产生。
程女士,现年43岁,三年前因胃寒痛基本反复发作,听说“三伏贴”治疗胃寒痛疾病效果很好,于是接受了“三伏贴”治疗胃寒痛,本来预计是做一个疗程的(一个疗程为三年),但是没有想到经过前列年的三伏治疗,就已经基本痊愈,在第二年继续使用以后,程女士的胃病完全痊愈,如今已时隔一年半,仍然没有复发。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胃病患者通过“三伏贴”缓解甚至治愈的概率非常高!冬病夏治正当时,快来将你的“老胃病”斩草除根!
哪些胃肠道疾病适合冬病夏治?
虚寒体质的慢性结肠炎、胃炎、胃寒适合冬病夏治。
慢性结肠炎通常是因为肠道过敏引起,常常会有大便次数多,吃到一些不卫生饮食容易拉肚子等症状。
慢性胃炎,多为脾胃运化不好,容易出现胃胀、嘈杂、嗳气、吞酸、胃脘痛等问题。
胃寒通常表现为胃痛连绵,喜温喜按,没有食欲,神疲乏力,大便稀溏,舌淡白,脉濡弱。常因天气变冷、感寒食冷品而引发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得温症状减轻。病症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冬季寒冷天气最易诱发。
因此虚寒型胃病、肠病属于“冬病”的范畴。虚寒是其宿根,冬季发病时进行治疗可以缓解其症状,但难以祛除宿根,采取“冬病夏治”的方法,利用天地间旺盛的阳气,配合温阳祛寒的中药,往往可事半功倍,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伏贴穴位敷贴法
一方面透过间接作用,即药物对机体特定部位的刺激,调整阴阳平衡,以改善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从而达到降低发病率和缓解症状的目的。
另一方面,即药物的直接作用,当药物敷贴于相应的穴位之后,透过渗透作用,透过皮肤,进入血液循环,达到脏腑经气失调的病所,发挥药物的“归经”作用。
胃病三伏贴贴哪里
选穴:
胃部疾病:中脘、神阙、关元、天枢;
肠部疾病:下脘、神阙、气海、天枢
功能:温脾胃,散寒湿
主治范围:脾胃虚寒(含脾胃虚弱)型腹痛(含胃痛)、呕吐、腹胀、腹泻、便秘等
适应症:主要用于在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消化系统疾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便秘、慢性腹泻等,中医辩证为脾胃虚寒(含脾胃虚弱)型
三伏灸也是不错的选择
“冬病夏治”除了三伏贴以外,脾胃虚寒的朋友还可考虑联合运用三伏灸。
艾是纯阳之物,能补元阳、散寒淤、通经络、补气血,艾灸作为一种自然疗法,温和而不伤身,以其温通之性,驱除人体寒气,快速恢复身体阴阳平衡,对付各种由寒凉引发的疾病有奇效。
最后小编还要提醒各位的是,冬病夏治也有五个注意事项:
避免直吹:
进入空调房后,皮肤会因遇冷毛孔收缩,影响药物的渗入,同时也会降低经络传导的速率和活跃性。
少吃冷饮:
冷饮一方面可伤及脾胃的阳气,使本已阳虚的体质更加虚弱;另一方面,冷食可使沉积在体内的寒气凝滞,向外发散时困难,影响治疗效果。
睡眠充足:
每晚保持7~8小时的睡眠可使全身肌肉放松,神经紧张得到调整,从而提高经络穴位对药物刺激的识别,引导药效直达病灶。
情绪乐观:
研究表明,平和乐观的情绪可使机体免疫功能处于一种最佳状态,这种状态有利于顽疾的治疗和康复。夏季气候的影响使一部分人心情烦躁,易于激动,因此,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特点通过转移注意力、听音乐等方式有意识地克制自己的这种情绪。
适度锻炼:
适度的锻炼可增加神经肌肉协调性、鼓舞阳气的生发、增加汗液的排泄,以带动体内滞留的寒气发出体表,同时增强体质和机体的抵御能力。
赞赏
长按白癜风患者的守护天使北京白癜风医院
转载注明:
http://ww.hwoaa.com/jcyzl/8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