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是什么病?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累及结肠和直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目前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微生物感染、精神因素、遗传、药物、肠道菌群失调有关。该疾病的特点是:病因不明确、慢性、非特异性。“病因不明确”代表该疾病致病机制的复杂性;“慢性”代表该疾病病程的迁延性;“非特异性”代表该疾病治疗的难治性。该病的全球年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十二,主要发病年龄段为15~25岁人群,其次是50~60岁人群。
溃疡性结肠炎有哪些症状?
(1)反复腹泻,常伴有黏液脓血,程度与疾病的活动度密切相关,可伴有里急后重感。(2)腹痛。疼痛部位多位于左下腹和下腹,严重时可有全腹痛。(3)营养不良。如患者往往会出现体重减轻、低蛋白血症、贫血等症状。(4)发热。(5)生长缓慢。幼时发病者,若疾病控制不理想可致生长缓慢。(6)肛外表现。该类患者常伴有外周关节炎、结节性红斑、虹膜炎、反复口腔溃疡、骶髂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坏疽性脓皮病、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
溃疡性结肠炎如何治疗?
临床上诊断溃疡性结肠炎尚无“黄金标准”,需要结合临床表现、肠镜、病理,并排除肠结核、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巨细胞病毒肠炎、艰难梭菌感染、肠癌、缺血性肠病等疾病后才能作出判断。
临床上按其病情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轻度、中度患者通过积极治疗可长期维持缓解状态,但容易反复发作,不能根治;如不及时治疗,可并发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结肠癌等。目前还没有能够彻底治愈该病的药物,比较有效的药物有水杨酸制剂(如美沙拉嗪)、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生物制剂(如单克隆抗体),以及中医药等。
如何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症状?
溃疡性结肠炎虽然无法根治,但患者可以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及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减轻症状并长期维持缓解状态。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1)低脂饮食。因脂肪可加重腹泻,加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症状。(2)限制膳食纤维的摄入。膳食纤维本是有益人体的成分,但它可加重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所以,该类患者应尽量少吃水果、蔬菜、全谷粗粮、坚果类食物,轻度及缓解期患者可以将水果、蔬菜削皮、剁碎、煮熟或榨汁吃。(3)中度、重度患者需限制奶制品的摄入。研究发现,中度、重度患者通过少吃或不吃奶制品,可使腹痛、腹泻、腹胀等症状得到缓解或消失。但是,限制奶制品有可能导致钙摄入量不足,因此,这类患者需注意补钙。轻度或处于缓解期的患者可以适当摄入奶制品。(4)不暴饮暴食,少食多餐,少吃辛辣食物,不喝碳酸类饮料以及含咖啡因和酒精的饮品。(5)由于存在个体差异,患者对平时的饮食应多注意,对于容易加重症状的食物应尽量少吃。
识别
转载注明:
http://ww.hwoaa.com/jcyzl/12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