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结肠炎 > 结肠炎治疗 > > 正文 >

乳腺增生究竟何为乳腺增生,临床表现及各

乳腺增生病的概念及命名

(一)概念乳腺增生病是与内分泌功能紊乱密切相关的增生性疾病,又称乳腺结构不良,其特点是由于乳腺组织成分增生,是乳腺导管和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和进行性变化,是以乳腺腺泡、导管上皮细胞及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为基本病理变化的一类疾病总称。

本质是一种生理性增生和复旧不全造成的乳腺正常结构紊乱。临床表现主要为乳腺内出现颗粒状、片块状或囊性结节,以乳房疼痛、乳房肿块、乳头溢液为特点。乳腺增生病包括乳腺囊性腺病、乳腺囊性增生症、乳腺小叶增生、乳痛症、乳腺腺病等。

1.乳腺组织增生主要改变是小叶间质中度增生,小叶发育不规则,腺泡或末端乳管上皮轻度增生,排列简单多层,小导管轻度扩张。

2.乳腺腺病病理特点是小叶数目增多、增大,边界清楚,间质为疏松结缔组织,小叶外为致密结缔组织,小叶内外可有淋巴细胞浸润。根据病变的发展,可分三期。

(1)小叶增生(腺病的早期)小叶增生,小叶内腺管数目增多,体积增大,但小叶间质变化不明显。

(2)纤维腺病(腺病的中期)小叶内腺管和结缔组织增生,并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浸润,当腺管和纤维组织进一步灶性增生时,可见有形成纤维瘤的倾向。因此,临床常见此型腺病同时伴发纤维瘤存在。

(3)硬化性腺病(腺病的晚期变化,亦称纤维化期)由于纤维组织增生超过腺管增生,使腺管上皮受挤压而扭曲变形,上皮细胞体积变小,类似硬癌。某些伴有上皮明显乳头状增生的腺病尤其值得注意,可视为癌前病变。

3.乳腺囊性增生导管或腺泡上皮增生扩张成大小不等的囊状或有上皮化生。

乳腺增生病的程度分期

1.乳腺小叶增生(Ⅰ期乳腺增生)乳腺小叶增生是乳腺的初期增生,多发生在25~35岁,症状表现较轻,属于乳腺增生Ⅰ期。在乳腺增生患病率中占70%以上,往往不被引起重视,不积极治疗可进一步发展。

2.乳腺腺病(乳腺导管扩张症,Ⅱ期乳腺增生)乳腺腺病是乳腺初期增生的进一步发展,从小叶增生发展到乳腺导管扩张,称为乳腺腺病,多发于30~45岁,症状表现严重,属于乳腺增生Ⅱ期。容易引起重视,往往治愈比较困难,久治不愈可造成精神压抑,导致症状加重。严重者易导致内分泌紊乱,身体则出现一系列疾病症状,如月经不调、失眠多梦、肤色晦暗等系列反应。

3.囊性增生(乳腺导管扩张合并上皮细胞增生症,Ⅲ期乳腺增生)囊性增生是乳腺二期增生的进一步发展,多发生在40~55岁,症状表现非常严重,属于乳腺增生Ⅲ期。三期增生的恶变率在70%以上,需要积极治疗和定期检查,三期乳腺增生往往会给患者带来精神压抑及恐惧心理。

4.乳腺囊肿(Ⅳ期乳腺增生)乳腺囊肿是乳腺导管细胞及上皮细胞大量堆积死亡,形成囊肿性肿块,癌变率90%以上。

5.乳腺癌(Ⅴ期乳腺增生)乳腺癌多由囊性增生和囊肿进一步发展而来,乳腺癌的早期治疗只有手术,保乳与否是手术的选择。Ⅰ期和Ⅱ期乳腺增生发展成乳腺癌的机率1%~3%,患上乳腺增生都必须及时治疗,不能任其发展。

乳腺增生病的临床分型。

1.乳痛型乳痛型是指以乳房疼痛为主的一类病人。临床中确实有一部分患者乳房中并无明显的肿块,但乳房疼痛非常显著,有刺痛、钝痛、窜痛不等,严重者可影响工作和睡眠。有些人疼痛与月经周期、情绪波动、劳累有一定关系,而有些人与此并无关联。这一型病人能否归类于乳腺增生病,还值得研究。临床对症药物治疗多能痊愈。

2.弥漫型弥漫型是指乳房肿块面积较大,但不集中。有些病人乳房疼痛很重,多为胀痛、钝痛,整个乳房腺体增厚,似有乳汁样膨胀,触痛显著,质地多韧,边界不清。月经前、生气后较重。发病快,病程短,多见于20~30岁女性。病理多属单纯性小叶增生。应用中、西药治疗多能痊愈。

3.片块型片块型是指乳房肿块扁平呈薄饼片状,边界欠清,质地韧而不硬,挤压痛明显,推之移动,多发于乳房外上、内上、中央象限浅层,常伴有乳房胀痛、隐痛。乳房肿块疼痛,多与月经周期和情绪波动有明显关系。多见于年轻未婚或已婚未育女性,症状时轻时重、时愈时发,延续多年。多属乳腺小叶增生。中、西药治疗大多能够痊愈。

4.团块型团块型是指乳房肿块较片块型厚度大,形态呈团块状,边界不甚清,不光滑,质地韧而稍硬,与胸壁皮肤无粘连,也有疼痛不明显者。病者初始乳房疼痛,有肿块,可随喜怒而增减,月经前加重,日久可与月经、情绪无关联。病程多长,年龄在30岁以上。病理多为乳腺小叶、腺泡间质混合增生病变,或伴有囊肿。对此型病人应拍钼靶片、超声波、穿刺活检,首先排除恶变。中、西药治疗大部分可以痊愈,部分可以减轻,但需时间相对长些,也有少数需做乳房区段切除术。

5.条索型条索型是指乳房肿块细长形似条索状。条索状肿块小者可在1cm以内,大者可长至数厘米或更长。可为单一存在,也可多处,甚至布满整个乳腺条条沟沟,凹凸不平,边界清或不清,光滑或不光滑。多在乳腺深层,移动性小,与皮肤无粘连,挤压痛不明显,伴有陷痛、刺痛、钝痛或不痛,多与月经、情绪无明显关系。病程多较长,年龄在30~40岁左右。病理多为乳腺导管及间质增生为主。中、西药长期治疗一部分可痊愈,一部分可减轻,较少数需手术切除。

6.囊肿、结节型(或瘤变型)囊肿是指乳房肿块,内有腔隙,含有液体物质;结节是指肿物很小,直径不超过0.5cm。小囊肿、结节有时很难区别,故将囊肿、结节放在一型。乳房中较大的囊肿数目较少,边界清,光滑,质韧,有波动感,较易辨别;较小的囊肿常为多发,散在于外上、内上象限,呈串珠样、石榴籽样、蚕豆大小等,多与片块型、条索型等同时存在,常在乳房深层紧贴胸壁,边界清或不清,质地韧而稍硬,光滑,移动性差,不与皮肤粘连,挤压痛轻度,可伴有刺痛、隐痛、钝痛、窜痛或无任何疼痛,可与月经、情绪有关,也可与月经、情绪无关。多发结节、囊肿大小不等,质韧者多属“乳腺囊性增生症”;若个数少、小、硬者,或单个结节嵌于肿块、条索块中,应特别注意乳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之可能,应该首选做彩超、钼靶片、针吸穿刺、活检或手术切片检查。若为单个结节而无增生肿块存在,不属乳腺增生范围,应另行辨别。

7.混合型所谓混合型,是指乳房中肿块具有上述2种以上类型的特征,治疗时应根据主症轻重缓急确定治疗原则。值得说明的是这些分型分类只是一般的规律性总结,在临床中很可能几种类型相互转化、相互依存,应详细审察,综合考虑,整体评估,动态追踪变化,采取相应措施。

哪些患者易发生乳腺增生恶化?

①患有乳腺增生,在观察、治疗过程中,近期症状、体征有所加重,乳腺红外线及摄片等影像学检查及针吸细胞学检查结果与前次检查相比,病变有进展;

②年龄在35岁以上,家族里有乳腺癌病史者,若乳腺增生的乳房肿块呈结节状,经各种治疗未见明显缩小者;

③绝经后的老年妇女新近出现的“乳腺增生”,如乳房疼痛、腺体增厚等;

④如果乳腺增生病变局限在单侧乳房的某一象限,特别是在乳房的外上象限,肿块体积较大、质地较硬,经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者,甚至有加重者;

⑤乳腺增生患者经针吸细胞学检查或活检证实,乳腺上皮细胞增生活跃,甚至开始有异型性改变者;

⑥原有的增生性乳房肿块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并出现乳头溢液情况的患者,均易发生乳腺增生恶变。

顾客反馈相关案例:

美宝II案例:乳腺癌割了,宫颈癌又犯了!躲过一劫,又遇一难,结缘美宝,开启再生生命。

美宝视频案例4位:①严重关节炎、②心衰、肺部积液、肝硬化、糖尿病等,五脏六腑都有问题③乳腺癌晚期④小儿患脑瘫

《美宝案例集锦》食道反流、偏瘫、肾衰竭、调理亚健康、膀胱癌晚期、结肠炎、腰椎增生、卵巢癌、乳腺囊肿、顽固性肺炎、贫血、类风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注明: http://ww.hwoaa.com/jcyzl/12500.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hwoa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结肠炎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