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奶猪和生长猪的疾病十二礼蓝动保推
本病的现状并非像其开始出现时那么简单。猪链球菌至少可分为34个血清型。不同血清型之间及同一血清型的不同菌株之间在致病性和所引发的疾病上均存在差异。某些血清型似乎为非致病性,且主要从健康猪体内分离;有些血清型主要与肺脏病变有关。猪链球菌2型偶尔也会导致人发生败血症和脑膜炎,主要发生于处理猪或猪肉制品的人员。幸运的是,人类病例在西方很罕见,但在东南亚的部分地区稍微多一些。至少有一个从人类大脑分离到猪链球菌14型的报道。康复的人可能会完全失聪。
不同国家的主导血清型也不同。猪链球菌2型在大多数国家最为常见,该血清型通常与发病有关(丹麦是一个例外,7型最为常见)。在英国,猪链球菌2型是造成断奶仔猪与生长猪发生严重急性脑膜炎的主要病因,并伴随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很少引起猪肺炎。猪链球菌1型在大多数国家相当普遍发生,会引起哺乳仔猪散发性关节炎,偶尔有脑膜炎,通常在1~2周龄发病,但有时会导致高达6周龄的猪发病。此病症相对不重要。猪链球菌12型会导致10日龄仔猪大量出现跗关节肿大。猪链球菌14型与哺乳仔猪及断奶猪急性暴发严重的关节炎有关。
最重要且引起养猪生产者担忧的是由猪链球菌2型所引起的持续性地方流行性脑膜炎。
猪链球菌2型可通过直接的鼻对鼻接触在猪与猪之间传播。也可通过间接接触在猪群内传播及通过气溶胶在狭小的空间内传播。临床健康的猪可在扁桃体内携带猪链球菌达数月之久,一些母猪会处于带菌状态。一旦某血清型的猪链球菌已感染猪群,尚无技术将其清除,它会在扁桃体中定植并成为正常菌群的一部分。病菌最可能进入猪场的渠道是购买了携带病菌的公猪或后备母猪。少量的文献证据表明,人类会在猪场之间传播猪链球菌。猪场常用的消毒剂可杀灭猪链球菌,包括:酚类消毒剂?氯制剂和碘制剂等,清洁剂在30min内也可杀灭病原。在非常寒冷和结冰的条件下,病原可在猪体外存活15周以上。但在正常的室温下,病原会在1~2周内死亡。本病菌能在腐烂的尸体内存活很长时间。母猪通过初乳向哺乳仔猪传递抗体,因此本病在哺乳仔猪中较少见,除非本病菌是首次引入猪群。发病更常见于刚断奶的仔猪,经常在断奶后2~3周开始发病,并持续到16周龄左右。在保育舍,几乎%的猪会在3周内成为病原携带者。
猪链球菌2型会在迁移的单核细胞内(类似于“特洛伊木马”)从扁桃体基部转移至大脑?关节和浆膜表面内。致病性菌株可在这些细胞中存活并增殖,而非致病性菌株则不能。还有一些低致病性菌株,有可能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所激活。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能够提高由致病菌株首次进入猪群时所引起脑膜炎的发病率。尽管单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感染并不会影响大脑。有实验证明,同时感染猪链球菌2型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比单纯感染猪链球菌2型会有更多脑膜炎病例。除猪链球菌外,其他的链球菌菌种有时也会引起猪发病。例如:马链球菌会引起哺乳仔猪散发败血病和关节炎,生长猪出现心内膜炎,以母猪子宫感染。豕链球菌(Streptococcusporcinus)会引起咽喉脓肿?败血病,有时可从肺炎病半年中分离到该菌。请注意,人类可携带猪链球菌2型,但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这使得不可能从猪场内净化猪链球菌2型。
产品详情见文末临床症状
急性型
可能仅发现断奶猪死亡。在脑膜炎的极早期,猪会俯卧,毛发直立并发抖。在2h~3h内,眼睛会侧向抖动(眼球震颤)。接着病猪会侧卧,划水状并口吐白沫。病菌侵入血液,并随血液流动遍布全身,导致关节炎和肺炎。
诊断
断奶仔猪复发性发生脑膜炎具有高度的提示性。通过从大脑分离并鉴别病菌进行确诊,但并不是所有的诊断实验室都有能力进行特异性鉴定。
由于存在非致病性或仅轻度致病性菌株,故从猪扁桃体分离到猪链球菌2型很难解释。从表现出脑膜炎症状的猪大脑内分离到病菌更能令人信服。
类似疾病
伪狂犬病?副猪嗜血杆菌病?肠水肿或脱水(盐中毒)可能会出现类似的神经症状。
治疗
一旦发病,必须尽快进行治疗。
●将病猪从猪群挑出并转到病猪栏。脑膜炎是极其疼痛的,通过良好的护理可显著提升治愈率。提供温暖?有垫料的环境,每隔4h~6h用水管往病猪嘴内滴水。另外,可以通过在猪直肠内轻轻插入窄软管或使用翼形阀进行供水。
●在最初的24h,每天肌内注射青霉素2~3次。
●最初的24h使用速效青霉素,之后用长效青霉素.或者,使用头孢噻呋对本病而言,治疗时间很关键。复方磺胺制剂可作为替代性治疗药物。
策略性用药
在发病很严重的猪场可采用此方法。可以采用以下方案:
●确定开始发病的时间,并在此之前2d~3d进行策略性用药。
●可在饮水中添加青霉素Ⅴ?四环素类?合成青霉素(特别是阿莫西林)
或复方磺胺制剂进行策略性用药。
●从断奶之日起到断奶后6周全程连续进行饲料加药。可选用g/t的青霉素Ⅴ。也可选用复方磺胺制剂。
●断奶时,对所有猪注射长效青霉素。
●在断奶前5d注射长效青霉素,并评估其效果。
●检查断奶猪的环境,特别要避免有害气体浓度达到中毒水平。
●确保猪群周转顺畅。
●避免睡眠区的贼风和受冻。
管理控制与预防
●如果您的猪群没有本病,请努力保持阴性。
●在购买猪种之前,检查你的后备种猪来源。
●不从有脑膜炎临床病例的猪群购买猪。
如果你的猪群流行本病,以下因素会增加其发病率:
●保育舍饲养密度高。
●连续性周转的生产体系会促进感染。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感染会激活猪群中已存在的猪链球菌。
●猪断奶后混群。
●每头猪的立体空间过小。在断奶时每头猪空间至少0.8m3。
●通风不良及湿度过高。
●粉尘浓度高。
●应激。
●猪栏潮湿。
●因燃气加热器导致的一氧化碳(CO)浓度高。
●漏缝金属地板下粪浆量过多,有害气体对呼吸道系统的破坏性影响。
●猪称重。
●断奶时刺青?打耳缺及额外的应激。关键时期的营养状况的变化。
●饲料中维生素E含量过低。评估将断奶至体重30kg阶段饲料的维生素E添加量从50IU/kg~IU/kg提高到IU/kg~IU/kg的效果。
产品详情见文末
2猪痢疾猪痢疾是由小的蛇形菌———猪痢疾短螺旋体感染所引起的,是对生长猪经济影响最大的疾病之一。其他类似的细菌也会导致临床症状。包括与结肠炎有关的Ⅱ型汉普森短螺旋体?肠道螺旋体及非致病性但与痢疾有关的无害短螺旋体。本病常见于12kg~75kg的猪,偶尔会出现在母猪和仔猪上。健康猪因摄入污染的粪便或接触带菌猪而感染,带菌猪会长时间通过粪便排菌。猪场可通过引入带菌猪或通过设备?靴子或鸟等将感染粪便机械地带入。本病对病猪的饲料转化率和日增重有显著的影响,且在猪受到应激(会导致排菌量增加),如:转群等,会间歇性地出现症状。粪浆中的病原可存活长达8周。持续性接触受污染的粪便是本病在猪群内持续存在的主要原因。
本病给猪场造成的经济损失与猪场的死亡率(低)?发病率(高)?生产效率差及持续性饲料加药等因素有关。本病在猪场中常周期性发病,原先患病的猪至少在10~12周内仍可感染易感猪。猪痢疾可通过苍蝇?鼠?鸟类(椋鸟)?猫和犬等传播,所有这些动物可排菌长达21d。鼠可携带病原达d。在潮湿的条件下,尤其是在冷粪浆中,猪痢疾短螺旋体可在猪体外存活长达8周。但在干燥条件下,会在2d~3d内死亡。
临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d~14d,但可能会更长些。猪可能首先处于亚临床携带状态,之后在应激或饲料变化时暴发临床疾病。
感染猪早期的症状是稀便腹泻,肛门下方会阴部的皮肤出现污渍,侧腹部快速凹陷。病猪最初排出的腹泻物呈浅褐色,并有果冻状黏液。随着病情的发展,粪便的血量会增加,使粪便呈黑色和柏油色。病猪食欲下降,迅速掉膘,造成脱水并瘦骨嶙峋。在猪群内疾病传播很缓慢。随着环境中病原量的累积,发病猪的数量也随之增多。病猪偶尔会发生猝死,主要发生在体重大的育肥猪。
尸体剖检表明,病变主要在大肠,有时会出现在胃大弯。
诊断
本病应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剖检病变?革兰氏染色的粪便或结肠涂片?粪便涂片的荧光抗体检查以及猪痢疾短螺旋体的分离与鉴定等进行诊断。将猪痢疾短螺旋体与其他类似的结肠螺旋体相区别的特异性鉴定需要特殊的程序,并非每个实验室都能具备。
类似疾病
类似疾病包括非特异性结肠炎?增生性出血性肠炎和急性沙门氏菌感染,特别是猪霍乱沙门氏菌感染。鞭虫的重度感染也会呈现类似猪痢疾的临床症状。
治疗
以下的药品对猪痢疾短螺旋体有效:
○卡巴氧?。
○金霉素。
○林可霉素。
○甲硝唑?。
○莫能菌素。
○罗硝唑。
○盐霉素。
○泰妙菌素?,目前一些菌株有耐药性。
○泰乐菌素?。
○沃尼妙林?。
其中一些产品可能在您的国家无法使用。
注:?指该药非常有效。
注意:某些猪痢疾短螺旋体菌株已对其中一些药物产生耐药性。
●猪刚出现临床症状时,猪场可通过饮水加药甲硝唑?林可霉素或泰妙菌素进行治疗,至少7d。
●感染严重的猪,猪场可利用林可霉素?泰妙菌素或泰乐菌素进行个体治疗,连续4d。
●可通过饲料加药来抑制临床发病并治疗。可使用以下药物:林可霉素g/t?泰妙菌素g/t或沃尼妙林75g/t。
●在控制猪群发病时,可将泰妙菌素和土霉素联合使用。
管理控制与预防:
●如果猪群未感染猪痢疾,执行生物安全措施以防止该细菌侵入。本病的传播通常需要中等剂量的感染粪便,因此即使在养猪密集地区,都可以成功地使猪群保持阴性。应优先执行鼠害防控。
●在已感染的猪群,控制目标是防止病原在不同猪群之间传播。因此,管理措施应重视全进全出体系,不同批次间进行清洗和消毒。病原对大多数消毒剂敏感,特别是酚类消毒剂。
猪场应采用以下具体的管理措施:
●建立批次全进全出的饲养体系,并做好消毒。粪尿沟渠应是独立的。
●如果猪场使用固体粪便通道,可能需要全舍清空?清洁和消毒,断奶时转入没有受污染的新猪。
●控制苍蝇,它们可在猪群间传播本病原。
●进行策略性用药,例如:断奶后使用林可霉素(g/t)或泰妙菌素(g/t),连用3周,这样应该可以生产出无痢疾的猪。假若猪场将这些猪转入没有接触过本病原的猪舍,这就有可能打破本病的循环。将猪群隔离到认为清洁且未受感染的区域,尽可能防止粪便在不同区域之间传递。
●在猪场四周布设自由消毒脚浴,尤其是当人员从一批次猪舍移动到另一个批次时,应更换成每间猪舍专用的雨靴。
●猪场应尽可能减少猪的移动和处理,特别是在称重时,此时可能会发生粪便的转移;应激可能会导致临床症状暴发。
●猪群饲养密度不要过大,努力保持环境干燥。病原在干燥环境中会快速死亡。恶劣的卫生条件和潮湿的猪栏会增加本病的发病风险。
●最大的风险之一就是本病被引入育肥群。如果从来源不清晰的地方购猪,猪痢疾可能会进入到育肥群。新引进的猪应隔离3周,并使用林可霉素g/t或泰妙菌素g/t连续拌料给药2周;也可采用饮水加药。如果猪群存在猪痢疾,此措施应该可将其消灭,或至少会将其降低至可控水平。
●常见传染源是来猪场收猪的车辆上的感染猪。感染的粪便通过靴子被带入猪舍。
净化
猪痢疾是养猪生产者无法承受的一种疾病。因此,从中长期角度看,猪场有两个选择:清群并重新组群或在不清群的前提下,努力将本病净化。大量的猪场已成功净化了猪痢疾。虽然这取决于猪场的情况,但成功率可能只会达到80%。配种到育肥的一点式猪场应从母猪群开始进行净化,以生产并断奶出无痢疾的仔猪。这些猪不得接触到场内其他感染猪及其粪便。根据这一原则,可采取大量的措施(图1)。
但是有一些规则需要指出︰
⑴在通过管理控制和连续性预防饲料加药将临床发病降到最低水平之前,不要启动净化程序;拌料给药可以选用泰妙菌素60g/t?林可霉素55~g/t或莫能菌素g/t。
⑵在整个净化过程中始终采用预防性用药。净化成功之后,继续使用2个月。
⑶猪场应尽量降低生长猪的存栏数,从而减少易感猪群;最好将场内超过断奶体重的生长猪全部出售,执行部分清群策略。
从配种至育肥的一点式猪群净化猪痢疾的原则。
⑷另一种方法是,猪场根据可用的猪舍数量,进行数周的隔离断奶,直到将从断奶至上市的猪群在适宜的体重全部上市屠宰。
⑸将一间或多间断奶舍完全空栏?洗净?消毒并空置4周,切断干净猪和脏猪之间的接触。在整个净化过程中,需持续使用上述策略。在清洁猪舍与污染猪舍之间必须执行严格的隔离措施。
⑹每间猪舍空栏时,猪场应对其进行彻底的清洗干净,将所有可见的粪便清除,彻底清空粪沟。因为本病原在粪沟中可存活长达8周,故粪沟是引起猪群感染的最危险的区域。然而,在生产实践中,虽然我们可以执行消毒,但个别猪舍仅可空栏4周,但这并非是可靠的方法。
⑺由于本病原在干燥条件下会在数小时内死亡,而在寒冷和潮湿的条件下可存活数周,故猪场应尽量在炎热的夏季开展猪痢疾的净化。
⑻猪场在开始本病的净化程序前,应至少对母猪群加药6周,以清除可能的携带状态。
⑼随着净化的开展,猪场也应相应地处理鼠类和苍蝇等。本病原可在鼠类体内存活很长时间。
成功净化猪痢疾所使用的药物:母猪,用药时间,长达8周:
泰妙菌素g/t,饲料加药。
林可霉素g/t,饲料加药。
莫能菌素g/t,饲料加药。
甲硝唑g/t,饲料加药。
断奶猪,饲料加药期:3周。
林可霉素g/t~g/t,饲料加药。
泰妙菌素g/t,饲料加药。
甲硝唑g/t,饲料加药。
生长猪,用药时间:直到供应的断奶猪达到阴性。
林可霉素55g/t~g/t,饲料加药。
泰妙菌素60g/t~g/t,饲料加药。
莫能菌素g/t,饲料加药。
甲硝唑g/t,饲料加药。
有一点要提醒:净化并非一定能取得成功,但从经济角度看,该措施比全群清群并重新组群更为划算。请咨询你的兽医。
更多技术性文章
转载注明:
http://ww.hwoaa.com/jcyzl/12444.html
- 上一篇文章: 溃疡性结肠炎的3大饮食禁忌结肠炎的饮食
- 下一篇文章: 西安医院启动新型肠道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