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彭成,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国家“双一流”学科中药学学科带头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负责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道地药材多维评价专业委员会会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年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先后获国际发明专利、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0余项;开拓了“系统中药学”学术思想,主持编写出版了《系统中药学》创新教材,成为中药学科建设的灵魂。
↑彭成在进行科学研究
彭成扎根于中医药教学、科研、管理和临床工作逾三十年。他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开拓了“系统中药学”学术思想;他情系医药,心系民生,以专业特长致力临床实践和社会服务;他身体力行,心无旁骛,诠释了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在这么多年的科学研究中,中药宏观与微观的形态之美吸引着我,中药质量控制问题、作用原理问题困扰着我,中药安全性的控制难题、中药道地性的神秘、中药治疗大病难病的疗效……这些都让我对中药着迷。”彭成说,中医药就是一座无限挖掘的宝藏,充满了未知与惊喜。
01填补空白建设中药资源“诺亚方舟”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里藏着一个“诺亚方舟”——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素有全球最大中药种质资源库之称。实验室里有“双十五”干燥间、短期库、中期库等,每个库里都设有不同的温度和湿度,资源库看似一个普通的大冰箱,但建设实则不易。作为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创新团队”)负责人,彭成见证了这个“诺亚方舟”的建造过程。
彭成介绍,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期间,他们搜集了大量珍贵中药资源,为及时保护中药资源,在创新团队的建议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建立了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资源库建成后,一个难题摆在面前,应该如何保存这些中药资源?彭成带领创新团队到处“取经”,与拥有千年种子库的英国皇家植物园联系,积极前去学习。彭成说,学习回来后他们成立了一支由中药学、分子生物学、工程学等专业人员组成的队伍,并创建了中药种质资源多维保存技术体系,经过设计布局、设备选型、建设施工、库体运行等方面的多次实验,年西南特色中药种质资源库正式投入使用。
“资源库建成后能保存中药种子22万份,保存期限50年,成了全球一流的中药‘诺亚方舟’。”彭成说,有了这一良好的科研条件,创新团队铆足了干劲,围绕西南特色中药资源的种质保存与创新、中药的多维评价、中药资源的转化机制与调控三个方向的关键核心问题开展研究,尤其在西南特色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揭示中药治病原理、提高中药质量、推动西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02攻克壁垒让“中华瑰宝”造福世界在彭成看来,中医药的发展必须走出国门,在世界上有话语权。因此,加强国际交流合作,让世界认识中医、信服中医十分重要。
年,彭成注意到滥用抗生素已成为普遍现象,对人体健康以及生活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然而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成为了临床治疗最棘手的问题,因此寻找新的抗菌药物代替抗生素十分迫切。考虑到中药不易产生耐药性、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等特性,彭成带领团队开始中药抗菌研究,最终发现广藿香油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广藿香油对开发新抗菌药物的价值,彭成团队夜以继日地寻找广藿香油抗菌有效成分并进行抗菌活性评价,结果发现广藿香油主要成分之一的广藿香酮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其被开发为新型抗菌药物的潜力非常大,这一发现让国际医学界对中药抗耐药菌产生了极大的
转载注明:
http://ww.hwoaa.com/jcyzl/12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