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结肠炎 > 结肠炎诊断 > > 正文 >

肠炎虽是活化石鲟鱼之最痛,但依然防治

广告

文/图宁波天邦股份有限公司饲料事业部邓院生

肠炎在鲟鱼仔鱼(体长约3cm)养到标鱼(体重1斤半左右)的整个过程中都可能发生,特别是幼鱼(体重g)之前的阶段,极其容易患肠炎。本文总结了我国商品鲟鱼养殖的肠炎病害的发病症状、诱发因素以及防治要点。

鲟鱼作为一群古老的“活化石”,不仅在生物进化及地质学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更因其保健、滋补、制革和观赏等功效,特别是久负盛名的鲟鱼子酱,更为鲟鱼带来了极高的经济价值,从而使鲟鱼成为了我国主要的冷水鱼养殖品种之一。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的统计,在年,中国的鲟鱼养殖产量就已经从年的0.94万吨提升到5.52万吨,占全球鲟鱼养殖总产量的85%以上,我国已经成为真正的养鲟大国。然而随着我国鲟鱼产业化养殖的不断发展,水霉病、小瓜虫病、肝胆综合症等鲟鱼病害时有发生。

鲟鱼

鲟鱼作为一类古老的鱼类,其消化系统具有较为原始的特征,消化生理也有其特异性。通过实验,研究者们发现:仔鱼出膜4d时,肝脏开始形成,胃分化为贲门部和幽门部,出现胃腺;出膜后9d左右时,形成肛门和直肠;10-11d时,肝脏发育完善;直到孵化后40d左右消化系统才发育完善;此外,鲟鱼体内的淀粉酶和蛋白酶的活性是变化的,在42d和90d时各种酶类活性较强,其他时期活性又降低。也正是由于鲟鱼消化系统发育迟缓、消化酶活性时强时弱的特点,在投喂量大的高密度养殖中,造成鲟鱼在仔鱼(体长约3cm)养到标鱼(体重1斤半左右)的整个过程中肠炎都易发生,特别是幼鱼(体重g)之前的阶段,极其容易患肠炎。若不及时治疗,常常会引起商品鲟鱼大量死亡!

针对这种现状,宁波天邦股份有限公司饲料事业部技术服务团队根据多年的一线市场调研,总结整理了我国商品鲟鱼养殖的肠炎病害的发病症状、诱发因素以及防治要点,以供参考。

一、发病症状

肠炎发病初期,病鱼体表无明显症状,病鱼只是摄食减少,游动缓慢;随着病情加重,病鱼不再吃食,离群,缓慢独游,可以观察到肛门红肿外突,轻轻挤压腹部有淡黄色的混杂着淡红色的粘液从肛门流出;进一步解剖可以看到肠壁红肿发炎,肠道充血,内有大量黄色粘液,但无食物;不久之后,病鱼就会虚弱和死亡。

病鱼肛门红肿

挤压病鱼腹部有黄红色粘稠物排出

患有肠炎后的异常排泄物

二、诱发因素

1、饲料难消化:常规膨化饲料淀粉熟化度低,仅为75%,投喂后鲟鱼消化不良,给肠胃造成极大负担;

2、饲料投喂不规律,投饵量过多:鲟鱼过饱往往会加重肠炎,所以许多养殖户的鲟鱼会出现越喂料肠炎越严重的现象;

3、水质变差,造成鲟鱼应激,免疫力下降,增加被病菌侵染的可能性;

4、肠型点状气单胞菌感染:此菌普遍存在于水体和淤泥中,当水质恶化、鱼体免疫力下降时容易暴发感染。

三、预防方法

1、选择优质饲料:要求饲料易消化,减轻肠胃负担。投喂淀粉熟化度在98%以上全熟化饲料,饲料便容易被鲟鱼消化吸收。

2、保证投喂的科学量化:按照“定质、定量、定时、定点”的原则进行投喂。尤其应注意的是,饲料粒径和日投饵率应根据鱼的规格和水温及时调整(详见表1)。

表1不同规格鲟鱼在不同温度下的天邦全熟化鲟鱼料日投饵率

3、调节水质:定期清理青苔、残饵、粪便和泥沙,维持正常清洁的水环境。

4、消毒杀菌:放养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杀菌,鱼在经过食盐水、漂白粉或高锰酸钾药浴杀菌之后再入池;定期用含氯消毒剂挂篓。

5、提高鱼的免疫力:肠炎流行季节,可投喂大蒜,用量为每千克鲟鱼每天用去皮捣碎的大蒜5g和食盐2g拌饵投喂,连喂3-5天。

四、治疗方法

1、对于饲料消化不良引起的肠炎,可改用高品质的全熟化饲料,坚持科学投喂;

2、对于细菌引起的肠炎,则需要杀菌消毒。可采用:

①大蒜素5-10g/kg拌饵投喂,每天一次,连续3天;②使用氟苯尼考,每公斤鲟鱼的用量为10-15mg,一天一次,连用3-5天;③五倍子全池泼洒,水体终浓度为1.4-3g/m3。

特别注意用药常识:

1、因病用药,当病害发生时,要查明病因,对症下药;2、大规模用药前,先用少量的鱼做毒力试验,防止出现用药不当造成大规模损失;3、注意用药的条件、时间、药量、疗程以及抗药性;4.、不使用禁药,杜绝出现药物残留。转载声明

“水产前沿”经授权独家发布,版权问题,敬请联系:wx

fishfirst.cn。

未获书面许可,一律禁止转载!谢谢合作!

广告

征稿

zhnggao

中国水产业领先的行业







































长春白癜风专科医院
北京那个医院看白癜风好

转载注明: http://ww.hwoaa.com/jcyzd/5074.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hwoa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结肠炎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