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溃疡性大肠炎30年,患癌可能性高达2
近日,《日刊现代》以头版报道,比较了年底及本月初的安倍晋三照片,指出安倍脸上皱纹多了许多,脸色变得黝黑,气色不好,身体状况可能恶化。小编听说后不怀好意地笑了笑,亲们请原谅,原因嘛,你懂的。
有关媒体称,通过这两张相隔2年半的照片比对,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可能已经罹患大肠癌。此前,他就已将主治医师换成了专门治疗癌症的医生。据报道,安倍晋三多年来一直遭受溃疡性大肠炎的困扰,已有45年病史。
有医学资料显示,慢性溃疡性大肠炎与大肠癌的关系密切,患病者发生大肠癌的机会比正常人高出数倍之多,常常在发生慢性溃疡性大肠炎10年后开始癌变,30年后变成癌症的可能性则达到20%。
被肠炎折(cheng)磨(fa)了45年
这位工作时频繁“跑厕所”的首相,从17岁开始患病,至今年已被溃疡性大肠炎折磨了45年。这种病情反复、难以治愈的所谓“富贵病”,同样正在困扰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其中约10%的人可能会在十年后开始癌变。
医院专家将溃疡性大肠炎打了个形象的比方:好比肠道变成了一根硬“管子”,无法再吸收水分,也不能正常运送排泄物,常常会让人十分尴尬。据日媒报道,安倍病情严重时一天要跑30次厕所。国会开会时也是频繁中途离开,导致在野党屡次发问时找不到他人在哪里。
溃疡性肠炎是炎症性肠病的一种,肠黏膜反复发炎,会出现腹痛、便血、便脓,严重的一天上几十次厕所,有的还会休克。
马应龙专家介绍,因为长期腹泻,一般的溃疡性肠炎患者还常伴有营养不良和贫血,严重影响生活,安倍的情况还不算是最差的。
在美国,溃疡性大肠炎发病率大约为10~20/10万,但患病率可高达60/10万,原因就是此病易反复。国外肛肠科医生对溃疡性肠炎的研究已不亚于肠道肿瘤。而在中国和日韩等国家,溃疡性结肠炎的患病人数正在与日俱增。
马应龙专家说,溃疡性肠炎某种意义上是种“富贵病”。过去,我们吃粗粮多,这个病在东方国家反而出现得少。而现在,我们饮食越来越西方化,吃高油脂食物多,肠道疾病发生渐渐“赶上”西方发达国家。目前病因虽不明,但遗传因素、环境、高油脂饮食、自身免疫力缺陷等都是发病因素。
17岁患肠炎,61岁癌变
马应龙专家表示,20~40岁的年轻人是该病的主要人群,且易反复、难治愈,治疗周期需两三年甚至更久。大多数人可通过正规治疗控制症状,但少数人病情较重,多年不愈,且患病超过10年后患肠癌风险增高,是正常人的5~10倍。
安倍情况就是如此。据《日刊现代》杂志回顾,现年61岁的安倍在初中三年级时,一到考试高压季就会出现腹痛腹泻的困扰,而直到20几岁大学毕业进入神户制钢公司后才被确诊溃疡性肠炎,此后便一直被这个疾病困扰。
马应龙专家表示,大肠癌发病率方面,欧美一直高于亚洲,但近几十年来,大肠癌发病率在亚洲连年增长,甚至一线大城市与欧美持平。现在分析看来,因为生活水平提高之后,不少人吃的越来越好,越来越精细,结果反倒让结直肠出了问题。
“一般认为高脂肪食谱和食物纤维不足是主要发病原因,高脂肪饮食,特别是含有饱和脂肪酸的饮食,可促进胆固醇代谢物及次级胆酸的生成,有致癌作用,食物纤维不足或增加致癌物质和大肠粘膜接触的机会。”。
病变范围愈大,癌变的危险愈高。患病20年以后,全结肠炎病人变癌的机会比左半结肠炎高一倍,癌变的平均年龄也比后者大约早5-10年。
患溃疡性结肠炎迁延不愈的时间愈长,癌变的机会愈多。患病以后15年的癌变机会仅3%,其后,每年患癌的机会增加0.5-1%,30年以上癌变机会可达10%以上。
因此,10年以上不愈的全结肠溃疡性结肠炎,应被视为“癌前疾病”,要密切随访、治疗。
最好的新药,仍难解旧疾
就在一年前,安倍称服用了一种十分有效的新药Asacol(美沙拉嗪),“已处于人生最健康状态”,这让人不禁疑惑,安倍的病情为何如此反复?
马应龙专家介绍,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是水杨酸类、皮质类固醇和生物免疫制剂等。美沙拉嗪就是水杨酸类药物,如今已是临床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常规用药。遗憾的是,这类药也无法做到“完美”,一部分患者使用一段时间后会产生耐药性而丧失疗效。
据日媒报道,美沙拉嗪不起作用时,安倍会注射类固醇。而这种药剂有引发面部浮肿和抑郁症的副作用。安倍为缓解病情,据说还一直服用精神亢奋药,这类药会给肝脏造成巨大负担,甚至造成肝功能衰竭。这样就不难解释安倍黑沉的脸色了。
对多数轻度溃疡性肠炎患者来说,坚持正确规范治疗可控制病情。关键问题在于很多患者自己随便吃点消炎药,或病急乱投医,极易导致病情反复,癌变的几率也会升高。
“很多人认为只要排便正常就不用再吃药,这是错误的观念。”马应龙专家表示,治疗应遵循医嘱,必须让医生用肠镜去看肠壁黏膜是否都已愈合,之后还要维持治疗一到两年。
生活方式不健康,病情难以控制
安倍夫人昭慧曾透露,安培遇到工作紧张时,肚子就闹得厉害,甚至一度患上失眠症,每夜需一盅白兰地才能入眠。在饮食上,安倍比较放纵自己的嘴,爱吃烤肉,经常光顾日本烤肉店。
医院专家表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与安倍的病情一直难以控制有关。另外,溃疡性肠炎患者要格外注意作息规律,减少精神压力。
改进饮食习惯尤为重要。合理安排每日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等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纤维的食物,适当增加主食中粗粮比例,少吃高脂肪性食物,控制动物性脂肪的摄入。
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改变是早期发现肠癌的重要指标。医院专家强调,原本大便规律突然变得次数频繁或明显减少,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就要格外注意。若出现便中带血带脓,便色呈鲜红色或果酱色,或出现不明原因的贫血、无力等,一般就可能已到肠癌中晚期。
定期体检不可少,推荐40岁后每年做粪便潜血试验,每5~10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而对有大肠癌高危因素者,如像肠道病史,或是有家族史、大肠腺瘤病人等,每年结肠镜检查则应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内容搜集于互联网
诊疗快讯重医一院金山医院内镜中心胃镜全职妈妈你的手腕有过问题们nbsp转载注明: http://ww.hwoaa.com/jcyzd/2630.html
- 上一篇文章: 溃疡性大肠炎UlcerativeC
- 下一篇文章: 溃疡性结肠炎怎么预防辛辣食物不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