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唱的肠子与恼人的慢性结肠炎
文/林斌年8月,塔斯社播发了一则骇人听闻的新闻,说的是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附近的一个村庄里,有一个名叫伊尔蒂丽姆的15岁女孩,五年来经常感到腹痛。尽管乡村医生给她开了不少治胃止痛的药服用,但疼痛依然固我。年4月,父亲在无奈之中,只好送她到医院去诊治。检查结果,着实使医务人员赫了一跳。原来,姑娘的腹中竟有三条约30多厘米长的活蛇互相缠绕在一起,并还不时在肠中东窜西走个不停呢!几天后,经手术取出了活蛇,腹部疼痛也就嘎然而止。据分析,这个姑娘腹中生蛇,可能是由于她饮用了含有受精蛇卵的河水所致。无独有偶。不久前,中国北方的某一《晨报》,也报道了一个城镇发现有6个人腹中长蚯蚓的奇闻。这6个人中,有男有女、有大人有孩子。其中,从口中吐出蚯蚓的有3人,在大便时排出蚯蚓的也有3人。那么,蚯蚓又为何会与人体娲居?!据调查,原因是这些人都有一个喜喝生水的坏习惯。当他们喝了、或吃了污染了蚯蚓卵的生水和食物时,蚯蚓卵就会经口入腹,然后逐渐发育长大成虫而危害人体。当然,腹中有蛇、口吐蚯蚓,似乎都是天方夜谭中才会出现的情节。不过,腹中有寄生虫,却是“司空见惯”的事。如寄住在人体小肠里的蛔虫,每条均能活上十多个月。于是,它们“成群结队”地在吸取人体的营养,不仅影响儿童的生长和发育,有时更会钻到人的肝、胆、胰、阑尾中去掀风作浪,轻者叫您苦不堪言,重者还要搭上命一条。又如钩虫,别看它只有丁点儿大,但它们咀里有钩,会像水蛭一样紧紧咬着人的肠子不仃地吸血。有人测试,条钩虫每天居然能吸30-40毫升的血。难惯患有钩虫病的人,个个面黄肌瘦,憔悴疲惫。有的还丧失劳力,夭折而终。在这里,肠子仿佛成了“蛇神”苟活的天堂,成了聚“虫”闹事的动乱场所……。但您可知道,肠子对于人体来说,又是何等的重要!食物的传送、营养的吸收、“能源”的供应,样样都离不开它。欢唱的肠子,为人体的营养补给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俗语说,民以食为天。那么,我们每天吃下的食物,又怎样给力于人体呢?!其中,胃的消化作用固然重要,但吸收养分的“重头戏”还是落在小肠的身上。小肠,虽名称上冠有一个“小”字,但它却是消化系统中最长的一根肉管子。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弯弯曲曲竟有六、七米长。小肠的消化吸收,是靠小肠的缓慢运动和小肠消化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通常,小肠里有三种消化液:一种是小肠自己分泌的小肠液;一种是由肝胆分泌,通过胆总管输送来的胆汁;还有一种是由胰分泌,通过胰腺管输送来的胰液。这些消化液有多种多样的酶,如淀粉酶、麦芽糖酶、脂肪酶、蛋白酶、胰肽酶、酞酶类等。它们是消化米、面、蔬菜、肉类的不可缺少的物质。从胃里来的稀烂的食糜,只有与三种消化液充分混和,经过各种复杂的变化,将食物变成食糜样的养料后,方可供身体吸收利用。到这个时候,我们原先吃的食物,都已面目全非,使人完全无法辨认了。小肠的工作勤奋而努力,但它运动的方式却很特别,医学上称之谓“节律性的分段收缩”。年,科学家便把这种收缩叫做“钟摆”运动。不过,“钟摆”这个词在这里只是有“节奏”的意思。据测试,每分钟的摆幅大约是10-15次,而且它会根据实际的需要,有时作原地摇晃式的“摆动”,有时作缓慢式向前式的“蠕动”,有时则作快速推进式的“冲动”。此外,不同的食物,在小肠消化吸收的时间也不甚相同。通常处理一顿家常饭菜,需化3-8个小时。小肠表面的结构十分奇特,远看,像块丝绒。在显微镜下,可看到许多错综复杂的凹陷和突起。这些凹突的小东西,在医学上称之为绒毛,绒毛的总数估计在四五百万个以上,而每个绒毛又都与极细的血管或淋巴管相通。经过消化后的食物养料,于是就靠这些像吸管一样的绒毛来吸收、来播洒,尤其是它的上段。小肠在消化系统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一个人如果被切除了胃或大肠,尚可存活,但如果割掉了小肠,就割断了人体生命和营养的源泉,人也就无法再活在这个充满着希冀和憧憬的世间。古希腊的名医希波克拉在二千年前就指出:“一个优秀的医生必须善于倾听内脏的呼声,并给于合适的治疗”。肠子里有许多的液体和气体,它在“摆动”时,也会发出阵阵的声音,也会在不断的“歌唱”。一个有经验的医生,就应该及时地了解肠子内的声音变化(医学上称之为“肠鸣音”),以便作出正确的诊断。有趣的是在上世纪初,有个日本的首相在阑尾手术后发生了麻痹性肠梗阻,即肠子不动也不叫了,医生们都很着急,有的还流下忧愁的眼泪。经过数天积极的治疗后,忽然听到肠子的“呼喊声”,那刻,喜得全院医务人员奔走相告,欢呼首相的“肠子又唱歌了!”这是因为,肠鸣音的恢复,就意味着麻痹性肠梗阻的险情已经消除。这“肠子又唱歌”的故事,如今还正式记载在医学的史册上呢!大家知道,小肠的下边连接着大肠,大肠也是肠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总长约1.5米,虽比小肠短得多,但比小肠粗壮3-4倍。由盲肠、结肠和直肠所组成。大肠基本上没有消化食物的能力,主要的作用是吸收食物残渣中的一些水分和矿物质,也是粪便暂时贮存的场所。其中,盲肠,状如蚯蚓,只有六七厘米长。长期以来,不少人把盲肠看作是退化无用之物,主张割除为上,但现今的研究表明并非如此。事实上,它能够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具有良好的免疫功能,特别对癌症更有神奇的抗御作用。国外有人解剖尸体例,发现已被切除阑尾的人中,得大肠癌的占18%,而没有切除阑尾的人,只有10.8%得肠癌,差别甚为显著。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现代生理学的奠基人林可胜教授(-),他对胃肠的研究有着突出的贡献。在上世纪30年代,他发现狗吃过脂肪食物以后,胃液的流出变少了。他认为,小肠和大肠粘膜里肯定含有一种能使胃液减少的物质(主更为球蛋白),这种物质是通过血液传递给胃的。根据这种发现,林教授创用了“肠抑胃素”这个新名词,意思是指来源于小肠的抑制胃分泌的一种激素。不过,现在看来,“肠抑胃素”很可能不是一种单独的激素,而是具有共同作用的几种肠道激素的总称。然而,这毕竟是中国人发现的第一个激素,是被世界医学界公认的一项具有经典性的工作,值得我们赞颂和自豪!慢性结肠炎病在结肠,累及全身,反复多变,揪心烦人慢性结肠炎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以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为发病部位的肠道疾病。丹麦最近统计,其发病率为7.3/10万,英国牛津为8.1/10万,美国明尼苏达州为7.0/10万。令人费解的是,白人中犹太人的发病率竟是非犹太人的2-4倍。慢性结肠炎,一般分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二种。特异性即由细菌性、阿米巴性、结核性、寄生虫性、理化物质等的刺激结肠所引发。非特异性即因溃疡性、过敏性、继发性肠功能紊乱等因素所造成。尽管各种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特征各有不同,但此时,粘膜的炎性水肿、溃疡、脆性强、易出血、肠道运动及分泌增加等的病理变化,却是相同的。凡患有慢性结肠炎的人,通常都会有六大不同的临床表现:1、腹痛。在左下腹或左侧腹部,常呈间断性的腹部疼痛、特别是在遇冷、进油腻食品或情绪波动、劳累后更为明显。2、腹泻。多为粘液性血便、水样便、粘液便。轻者每1-2小时排便一次,有时会出现全是粘液的脓血便,或无粪质的水样便。3、便秘。甚为多见。它是由全身代谢紊乱、神经系统疾患,到肛门局部细小肛裂所引起。不过,有5%的溃疡性结肠的患者也可出现便秘、且有带血的症状,常被人误诊为痔出血。4、肠血。初期比较明显,多数情况下血混于液体粪便中。便时,可咐着于粪便的外面。5、肠炎。长期腹部不适、或少腹隐隐作痛。查体时,脐周有轻度压痛、肠鸣音亢进、脱肛等。6、全身。呈慢性消耗症状,如面色恍白、少气懒言、四肢乏力、喜温怕冷、精神不振等。当然,由于慢性结肠炎起病缓慢、病因复杂、演变反复、涉面广泛,故临床时不仅要做仔细的检查,而且要作出明确的诊断。其中,结肠内窥镜的检查,最为先进有效。如澳林巴斯电子全结肠镜,设计精致,图像清晰,能直接观察到人的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的肠道粘膜和肿瘤的病变情况、对早期结肠癌的发现和治疗,都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慢性结肠炎是国际医学界公认的一种难治愈的慢性病。目前,西医主要是运用抗生素进行消炎止痛、抗感染的治疗。如柳氮磺胺毗啶,能改善肠腔内的菌群,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或白细胞介导氧自由基的形成,达到消除炎症的目的。如甲硝唑,用于各种厌氧菌感染等。又如激素类,可减少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白三烯B4的释出,维持溶酶体膜的稳定性,以抑制其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还应适当地配以丽珠肠乐、得舒特等药物不断地调节肠道的功能,增加机体的免疫力。尽管慢性结肠炎病程散长,病情缠绵,治法有限,但我们对此仍不能松懈,更不能掉以轻心。要知道,结肠炎若超过五年,肠道溃疡面在炎症的长期刺激下,局部组织渗液、脱落,容易异常增长,容易引发肠息肉,容易发生癌变。有人统计,如慢性结肠炎的病史在20年以上而又不有效治疗的,其结肠癌的发生率比正常人要高出倍。此外,缺铁贫血、肠狭窄(死亡率占27%)、中毒性肠扩张(死亡率高达44%)、肠穿孔(死亡率38%)等也时会发生……。治“结”路漫漫,我等须努力!发挥中医优势,正本清流,标本同治,开启治“结”新幽径随着对慢性结肠炎的认识不断深入和诊断手段的日趋完善,以及长期使用激素和SASP等西药导致机体防御机能下降、脂肪、糖代谢及电解紊乱的实际情况,于是从中医中药的角度去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日益迫切。不过,中医学对慢性结肠炎没有相应的名称。但一般都将其归入“肠僻”、“滞下”、“久痢”等专论之下进行论述。如二千前中医的经典古藉《黄帝内经》,就提出以脉观病,以证预后的具体意见。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中,创用清热解毒、温涩固下的白头翁汤和桃花汤治疗痢下,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明清时代,医家对本病认识和实践更加深入,如李中梓提出“新感而实者,可以通因通用,久病而虚者,可以塞因塞用”的主张。此举,迄今仍有很好的临床价值。现代中医治疗慢性结肠炎的首篇报导,见于年。但当时仅以个案为主。上世纪七十年代,灌肠之法盛行,药物应用更为广泛,除中药外,还探索试用民间草药,但进展不大。八、九十年代,对本病的研究不断深入,经验逐步积累,先后发表的科研论文就有多篇。近几年来,通过中西药的对照观察,结果表明,中药治疗本病疗效显著高于西药。从例文献资料的分析来看,中药治疗慢性结肠炎的总有效率竟高达94.76%。为了探索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机理,日前中国各省中医药单位还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实验动物模型证实,中药对结肠损伤有明显的修复作用,而且可解除肠道的痉挛,抑制肠蠕动,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促进凝血,改善微循环,减弱免疫反应。并表明,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作用是多方面、多靶点、多功效的。.值得一提的是,近十年来,笔者在苦读中医经典,参照各地治“结”经验,结合自已临床心得,在不断地反省和总结过程中,认识到早期所习用的清热利湿、苦寒燥湿的药物对本病的疗效并不甚满意,,而采用升阳益胃、温中健脾方法,却可明显提高治“结”有效率。此外,活血化瘀在本病的积极应用和另辟新径的科研态势,又无疑为我们的探索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如果我们能有机地将辨证辩病、中药西药结合起来,并及时抓往标本、把握主次、善用中药,长于针术,慢性结肠炎的论治和疗效问题是会迎刃而解的。可以深信,21世纪的中国医学,将在攻克现代难病的领域中大显身手!
了解更多中医小常识,请搜索“Meditura”订阅我们,也可扫一扫下方的Mediatura的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最好白癜风的初期症状
转载注明:
http://ww.hwoaa.com/jcybz/6100.html
- 上一篇文章: 三九灸和三伏灸的区别
- 下一篇文章: 得了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出院后应注意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