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结肠炎 > 结肠炎保健 > > 正文 >

针刺蝶腭神经节是治疗多种鼻部疾病的有效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较好 http://wapyyk.39.net/bj/zonghe/89ac7.html

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鼻炎是首都医科医院原耳鼻喉科研究所副所长李新吾教授依照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首创,在20世纪60年代末应用于临床,,是治疗多种鼻部疾病的有效方法,其临床疗效明确,已被众多患者认可。

3治疗方法

针具:一次性针灸针,规格0.35×55mm。

蝶腭神经节位置:蝶腭神经节膨大成球形,颜面两侧左右各一,由下颌骨的后外侧缘、蝶骨翼突、腭骨垂直部包围形成的镰刀形的裂缝(翼腭裂)中央偏上约3mm左右的翼腭窝内。

体表人针点:颧弓下沿,约相当于颞骨颧突和颧骨颞突合缝线部位稍显膨大处。

体位:患者取端坐位。颅骨微偏向对侧,稍许后仰位,必要时需将冠突下移(即张口位)。

操作:常规消毒后,医者以左手食指在体表人针点稍后方按寻颧骨弓弯向前下方的最高点凹陷处,对准压满该凹陷同时轻轻将该处皮肤垂直向下拉约1。2mm,使其离开颧骨弓下沿。右手拇指、食指持针,把针尖紧贴左手指甲缘中央上方人皮,调整并瞄准前上方的蝶腭神经节解剖部位徐徐送人,进针55mm左右,提插3次后立即出针,消毒棉球按压针孔2min。

蝶腭神经节位于颜面翼腭裂中央偏上最宽处的翼腭窝中,左右各一,其通过窝内上方的蝶腭孔,通向鼻腔。蝶腭神经节系为感觉神经,属于三叉神经上颌支,它在翼腭窝处膨大成结节状的蝶腭神经节,连同面神经的岩大浅神经和颈内动脉交感丛的岩深神经在翼管内合称为包含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纤维的翼管神经,再有蝶腭神经节发出多条分支,遍布于鼻、口及咽顶部位。其中,交感神经可通过收缩血管,减少鼻黏膜及海绵体内血流量,抑制腺体分泌物的产生;副交感神经则通过扩张血管,使海绵体充血,鼻黏膜膨大,腺体分泌物增多。在正常情况下,两种神经纤维的功能处于动态平衡、相互制约。在疾病状态下,由于炎症等病变的刺激,可出现交感神经功能亢进为主的鼻腔血管充血扩张,黏膜肿胀,鼻甲肥大,进而导致鼻塞、鼻涕、喷嚏等变异性鼻炎反应,或副交感神经亢进为主的鼻腔干燥结痂等萎缩性鼻炎的症状。因此,针刺蝶腭神经节可通过干预中枢神经调控,恢复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功能的动态平衡而发挥治疗鼻部疾病的作用,并且针刺后交感神经起效较快,疗效持久。对于AR患者,针刺蝶腭神经节不仅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获得较持久的临床疗效,并且还可增强对天气变化及感冒的调节能力,减少复发。

往期文章链接:(1)拿什么拯救您的腰间盘突出症?“霸道”芒针

(2}拿什么拯救你的膝关节?"芒针"真神

医院

黄氏筋伤针法研究室

脊椎病治疗研究室

芒针疗法研究室

芒针的临床应用

芒针具有疏通经络、调节人体脏腑气血的功能,可用于治疗毫针所适宜的多种疾病,尤其对一些需要刺激较强的病症具有显著疗效。

(一)软组织、骨关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颈性失眠頚性高血压颈性眩晕颈椎心律不齐)肩周炎、肌肉筋膜炎、骨性关节炎、颈椎病、梨状肌综合征、急性腰扭伤、腰椎管狭窄、腰肌劳损、坐骨结节滑囊炎、肋软骨炎

(二)泌尿生

殖系统

前列腺疾病、尿潴留、阳痿、尿失禁、输尿管结石、遗尿

(三)神经系统

中风及其后遗症、三叉神经痛、股外侧皮神经炎、坐骨神经痛、假性球麻痹、失眠

(四)消化系统

胃下垂、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便秘、胆绞痛、溃疡性结肠炎

(六)妇科疾病症

闭经痛经月经不调子宫脱垂、卵巢囊肿、慢性盆腔炎、遗尿、外阴瘙痒症

(七)头面五官科病症

偏头痛面瘫耳鸣耳聋鼻炎视神经萎缩

黄氏筋伤针法芒针疗法的强刺激正符合了筋伤症顽固的特点,较普通针法酸胀,针感也会持续2-3天才消失,但带来后续作用很长(患者终止治疗后当初针刺的作用还一直持续多月),故相邻两次治疗的间隔也可拉长,普通针灸一般每天或隔天一次,而黄氏筋伤针法只需每周治疗一次,4次一疗程,在巩固期也可两周甚至每月一次。

在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人们过着面对电脑办公的上班环境,低头、久坐、少运动以及空调带来的寒气入侵,颈肩腰腿痛已成了多数人无法避免的“职业病”,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随之下降。黄氏筋伤针法的出现,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总结其优点即:见效快、治疗耗时短但效果持续久。它大大方便了上班一族和远处过来就医的患者,节省了广大患者宝贵的时间.

***************************************************************

在行医中修行

在修行中行医

49

长按扫码可
转载注明: http://ww.hwoaa.com/jcybj/12457.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hwoa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结肠炎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