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结肠炎 > 结肠炎原因 > > 正文 >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看看消化科专家如何辨治

小编导读

通常,人们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就是“拉肚子”,对于其治疗的认识就是“吃药止泻”。而事实上,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并没有那么简单,如果治疗不当,还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那么,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如何辨治才稳妥?答案即将揭晓。

一、病因病机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局限于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主要症状有腹痛,腹泻,大便有脓血或带有黏液等表现,病程较长,常反复发作,属常见病、多发病,与结肠癌密切相关。该病属中医“肠澼”、“腹痛”、“泄泻”、“便秘”、“肠风”、“脏毒”等范畴。患者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脾胃功能不健,在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或情志不遂等情况下,经各种病理变化,最终导致肠中气机不畅,大肠传导失职。罗云坚认为该病病机多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虚(脾虚、肾虚、脾肾虚),湿热,气(气郁),瘀。病理基础以脾虚为本,湿热、肝郁、瘀血为标,主要致病因素为湿热。具体言之:①溃疡性结肠炎病位在肠,同时与肝、脾、肾密切相关;②本病又与外感六淫密切相关,而其中尤以湿热之邪为主要致病之因,肠中糟粕与湿热浊邪蕴结,壅阻气血,损伤血络,甚而肉腐成脓。③气血瘀滞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病日久则脾肾之阳益虚,浊邪积聚更甚,淫害肠腑,气滞血瘀,终至正虚邪恋,病程缠绵,反复发作。

二、辨证论治

罗云坚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辨证要素主要涉及:①热:血热(下血实证均有)、风热、湿热(包括热重于湿之热毒与湿重于热之湿毒);②湿:除湿热、湿毒外,尚有湿兼脾虚、寒湿;③瘀:血瘀、气滞血瘀;④虚:有气虚、气陷、阳虚、滑脱、气血两虚之不同,也有涉及阴虚者,但较少见。

1.辨血色血质

凡热者其血鲜,冷者其血青黑,察其冷热,用药可也。(《医说·卷第六·肠风痔疾》)血色紫暗,湿也热也,血色鲜红,血热也。(《续名医类案·肠风脏毒》)

2.辨痛与不痛

脏寒者,其脉沉微,下血无痛。积热者,其脉洪数,纯下鲜血,甚则兼痛。伤湿者,脉沉而迟,下血如豆汁。(《大成》)

3.辨津液

凡泻,津液既去,口必渴,小便赤涩,未可便作热论。(《证治要诀》)

4.辨久病血滑不止

血滑不止者,或因病久而滑,或因年衰而滑,或因气虚而滑,或因误用攻击,以致气陷而滑。凡动血之初,多由于火,及火邪既衰,而仍有不能止者,非虚即滑也。(《景岳全书·卷之三十·杂证谟·血症》)

5.总的治则治法

大要初起当清解肠胃之湿热,久则调和中焦之气血;服凉药不愈者,必佐以辛味;服辛味不愈者,必治以温中。(《医统》、《证治汇补·卷之八下窍门·便血》)初起宜于升阳清热;次则清补相兼,和血解毒;结阴则当升清利浊,兼于温补其血可也。(《疡医大全·卷二十三·后阴部·肠风门主论》)徐东皋曰:“凡下血之人,用凉药多而不愈者,必须加辛味;用辛味而不愈,可用温剂兼升提药,须酒浸酒炒始效;凡久而虚者,当行温散,如四物加升麻、炮干姜之属是也。”(《景岳全书·卷之三十·杂证谟·血证》)

6.久病不愈的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临床上反复久病不愈者较为多见,历代中医治疗强调补、涩为主,佐以升、散。如《医碥》载:“便血日久,服凉药不应,宜升补,升阳除湿和血汤。有热略加黄连,以吴萸泡水炒用,虚加人参。此病多食干柿或生柿最效。”

7.预防复发

下血暂止进入缓解期后,应坚持调理脾胃,以竟全功。《仁斋直指方论》曰:“虽然,精气血气,生于谷气,是以大肠下血,大抵胃药收功,真料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以枳壳散、小乌沉汤和之,胃气一回,血自循于经络矣。”《医碥》曰:“搜风顺气丸,久患肠便血,服之除根。”

8.治疗用药禁忌

中医历代对下血的治疗强调用药尤其寒凉药不可太过,须制之而用,如《丹溪治法心要》曰:“治血不可纯用寒凉药,当寒因热用,必于寒凉药中用辛味升温之药,如酒浸炒凉药,酒煮黄连丸之类。”用之太过,则可能病情反复。如《医说》曰:“初患者必服冷药而愈,服之过当,则肠寒而脂愈不生,其必再作。”有血瘀时强调不可一味止血:“瘀血不可止,待色鲜红,略加涩药,椿皮、乌梅最妙。用寒凉药须酒煮或炒,恐血凝。”(《医碥》)

9.代表方药

历代典籍治疗肠风、脏毒的内服方药(包括专方专药)非常多,以下仅列出主要代表方药。①血热:槐花散、地榆汤、加减四物汤、结阴丹(东垣)、槐角丸。②湿热:酒煮黄连丸(东垣)、黄连汤、芍药汤。③风:秦艽丸、风药如荆芥炭、羌活、秦艽、白芷、防风等。④湿:平胃散、平胃地榆汤、枳实丸。⑤瘀:当归和血散(东垣)、升阳去湿和血汤(东垣)。⑥虚:补中益气汤、升阳除湿汤、八珍汤、十全大补汤。⑦滑脱:人参散、椿皮散、乌梅丸、枳壳散。

罗云坚教授认为可将本病分为:脾胃虚寒、气滞血瘀、肝脾失调、湿热蕴结、脾肾阳虚等证型。治疗常以温中健脾益气、理气活血化瘀、疏肝健脾、清热利湿、温补脾肾等为基本大法,主要方药有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小柴胡汤、白术芍药散、四神丸、白头翁汤、附桂理中丸、四逆散和痛泻要方等。罗老认为凡病之治,当究标本,分主次,明缓急。湿为本病的主要成因,故治疗本病当在治其本的同时兼顾治其湿。若风甚,当用风药以胜湿;若热甚,当用清药以泄其湿热;若为寒湿所致,则当用温药以温中利湿;若老年脾肾阳虚,不能温化水湿而下注肠道而为泄者,则当温补脾肾以治之。

版权声明

shengming

本文选自《溃疡性结肠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黄穗平,黄绍刚编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中医出版(







































重庆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北京白癜风最好治疗方法

转载注明: http://ww.hwoaa.com/jcyyy/6931.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hwoa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结肠炎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