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结肠炎 > 结肠炎饮食 > > 正文 >

碳水化合物磺基转移酶15靶向siRNA

碳水化合物磺基转移酶15靶向siRNA

今年8月份在线发表于欧洲炎症性肠病协会(ECCO)官方杂志《JournalofCrohn’sandColitis》的一篇文章题为“Phase1clinicalstudyofsiRNAtargetingcarbohydratesulfotransferase15inCrohn’sdiseasepatientswithactivemucosallesions”,报道了一种靶向抑制碳水化合物磺基转移酶-15(CHST15)的小干扰RNA(siRNA)在治疗活动期克罗恩病中的疗效。通讯作者KenjiSuzuki来自医院消化科。

CHST15又称N-乙酰半乳糖胺4-硫酸6-O-磺基转移酶(GalNAc4S-6ST),是一种II型跨膜的高尔基体蛋白,能够合成高度硫酸化的硫酸软骨素二糖亚基(E亚基),而这种物质能够结合机体多种功能蛋白和致病性微生物。之前有研究报道:在活动期克罗恩病人结肠中过硫化的硫酸软骨素(CS)的合成明显升高;克罗恩病病人粘膜下层过硫化的硫酸软骨素E亚基(CS-E)水平升高,能够促进胶原的形成并结合V型胶原。除此之外,CS-E还可以结合CD44、趋化因子如MCP-1/CCL2和SDF-1/CXCL12及生长因子如PDGF、TGF-b,提示这一物质可能参与了成纤维细胞的粘附、迁移和增殖。

黏膜愈合(mucosalhealing)是克罗恩病一个重要的治疗终点,而本文研究者认为,慢性炎症驱动下的纤维化病变阻碍了粘膜的正常愈合,而CHST15/CS-E这样一条通路可能在这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可能是治疗的有效靶点之一。在前期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靶向抑制CHST15基因的siRNA可以抑制结肠炎小鼠的肠道纤维化、降低疾病活动度及促进肠粘膜愈合。因此,在本研究中,研究者首次在克罗恩病人身上对该药的安全性和疗效进行了验证。这是一个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一期临床研究。

18个具有内镜下活动病变(SES-CD评分在1-11分之间)、处于临床缓解期(CDAI小于)或轻度活动(-)的克罗恩病人参与了本项研究。病人在入组前均经传统治疗方式(美沙拉嗪、激素、硫唑嘌呤和TNF单抗)治疗达2个月以上但粘膜愈合差。人CHST15基因靶向抑制的siRNA由德国BioSpring公司合成(STNM01)。每个病人接受单次的STNM01治疗,治疗方式为:入组时在肠镜下选择溃疡最大的部位(如无溃疡病变则选择炎症最重的部位),在病变周围选取8处,经粘膜下层注射1mL/处STNM01(共8mL)。所有病人在治疗后的第7天、第30天进行回访。18个病人中9个为安慰剂对照组,另外9个病人每3个为一组,各接受2.5nM、25nM和nM的STNM01治疗(下图)。

治疗结局:在安全性方面,三种治疗剂量的STNM01均未出现明显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在疗效方面,第7天的时候治疗组(n=9)有6个病人出现粘膜的愈合,其中2例nM治疗组的病人达到了完全愈合;在第30天时有7个病人出现粘膜愈合,其中有4个达到完全愈合。下图为25nM治疗组一例病人的肠镜表现,其之前对TNF单抗治疗无效。

在病理方面,在第30天时7个接受STNM01治疗的病人肠粘膜纤维化程度减轻,粘膜固有层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显著降低;而安慰剂治疗组的纤维化程度在第30天有所升高(下图)。18个入组病人中有11个接受了结肠镜的长期随访(6个为STNM01治疗组,5个为安慰剂组)。6个STNM01治疗的病人中有5个在1年后仍然保持着粘膜的持续愈合。

结论:本研究是第一个靶向抑制人体内CHST15/CS-E通路在克罗恩病中的临床研究,证实了内镜粘膜下层注射siRNA(STNM01)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毫无疑问,未来需要更多、更大型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证实局部注射STNM01的疗效,以及探索口服给药的可能性。









































寻常型白癜风图片
北京医院白癜风治疗

转载注明: http://ww.hwoaa.com/jcyys/1289.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hwoa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结肠炎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