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ColorectalCancer,CRC)是第三大最常见的诊断癌症,也是死亡率居第三的癌症。目前,CRC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亚洲国家,尤其是中国迅速上升。统计发现,与年相比,年中国CRC新发病例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增加了.03%、.01%和36.15%。男性和老年人为高危人群。目前,中国结直肠癌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已经超过全球水平。
迄今为止,手术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改善局部进展性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提高控制率、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肠道微生物群是由包含约万亿个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病毒组成的复杂群落,对宿主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对肠道微生物组如何促进癌变、影响治疗结果的了解的加深,恢复肠道微生物稳态,肠道微生物群调节成为CRC预防和治疗的新手段。
由华中农大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物医学与健康学院精准营养与代谢团队陈振夏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了肠道微生物与结直肠癌发生和治疗关系,总结了益生菌在结直肠癌治疗的作用机制,为肠道微生物在结直肠癌防治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年8月出版的《JournalofCelluarPhysiology》(细胞生理学杂志)上。
陈震夏教授
肠道包含丰富多样的微生物群落(古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病毒),统称为“肠道微生物组”。在门水平上,结肠微生物组通常以拟杆菌门、厚壁菌门、梭杆菌门、变形杆菌门和放线菌门为主。
肠道微生物群的分布,其中拟杆菌(63.%)、厚壁菌(29.%)、梭杆菌(2.%)、变形菌主导(2.%)和放线菌(0.%)。
其中,革兰氏阴性拟杆菌和革兰氏阳性厚壁菌门是健康宿主体内的主要细菌种类。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密度从胃到结肠纵向增加,胃肠道提供了有利于微生物组定植的天然厌氧环境,进而影响宿主生理功能,包括调节肠道代谢功能,刺激免疫系统的发育和肠道屏障完整性的维持。
肠道微生物数量的改变,会诱发慢性炎症和致癌代谢物的产生,从而导致肿瘤形成。研究发现,几种微生物在CRC患者与健康对照受试者的粪便样本中差异富集,包括Streptococcusgallolyticus(溶胆链球菌)、Fusobacteriumnucleatum(具核梭杆菌)、Escherichiacoli(大肠杆菌)和Escherichiafaecalis(粪大肠杆菌)在CRC患者中的丰度高于健康人群;而Roseburia(玫瑰杆菌)、Clostridium(梭杆菌)、Faecalibacterium(粪杆菌)和Bifidobacterium(双歧杆菌)等属通常在CRC患者中含量极低。
用于CRC筛查的肠道微生物组生物标志物
肠道微生物群通过三个主要途径影响结直肠癌的发生,一是细菌可直接致癌或在肿瘤相关微环境中作为机会性微生物增殖;二是微生物衍生因素,如代谢物或基因毒素,有助于结直肠癌的发生;三是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有助于激活致癌信号通路,最终加速CRC进展。
肠道微生物组促进CRC癌变的机制
图a:细菌可直接致癌或作为肿瘤相关微环境中的机会性微生物增殖,例如厌氧消化链球菌,一种厌氧菌,可激活PI3K-Akt和NF-κB信号通路,以增强促炎因子从上皮释放。
图b:微生物衍生因素,如代谢物或基因毒素(细胞致死膨胀毒素或大肠菌素)有助于结直肠癌的发生。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有助于激活致癌信号通路,最终加速CRC进展。
图c:厌氧假单胞菌与结肠癌细胞的TLR2和TLR4相互作用,以增加细胞内ROS水平并促进胆固醇合成和细胞增殖。
近年来,益生菌在CRC中的作用引起了广泛
转载注明:
http://ww.hwoaa.com/jcyyf/15101.html
- 上一篇文章: 哪些食物是幽门螺旋杆菌的帮凶,预防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