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结肠炎 > 结肠炎预防 > > 正文 >

三九贴丨冬病冬治,别再错过可以预约了

三九贴丨寒冬里的一把“火”,冬病冬治,别再错过!可以预约了!

中国的农历用"九九"来计算时令,冬至为"一九天"的第一天,每九天为一"九",第一个九天叫做"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过完"九九"八十一天,冬天便结束,进入春天,而一年中最冷的时期便是"三九天"。

 中医理论认为,一些寒性疾病的发生与体内阳气不足密切相关,而“三九天”是全年气温最低的时候,也是人体阳气最弱的时候,此时若补益人体阳气,可减少虚寒性疾病的发生。

医院孟良崮分院开展冬病夏治、冬病冬防工作多年,有丰富的临床应用经验。医院经过数位专家在古代医家伏贴经方的基础上,反复研制创新,使得中医贴敷治疗取穴精准、验方高效、费用低廉,深受广大患者欢迎。

一.治病原理——什么是冬病冬治?

人们常说的“夏养三伏、冬补三九”。三九天是补阳的最佳时机,有极大的裨益。三九天是冬季最寒冷的时间,也是人体阳气最弱的时候,此时人体阳气敛藏,气血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此时诸多疾病容易侵犯。所以每年的三九天,是哮喘、支气管炎、寒性关节疼痛、虚寒性胃肠炎、感冒、过敏性鼻炎等寒性疾病的高发季节。“冬病冬治”三九贴是传统中医运用“内病外治”手段防治疾病的特色疗法,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针对在冬季“三九天”人体阳气敛藏、气血不畅的特点,将辛温药物贴敷在特定穴位,通过天气、药物、经络、穴位等的协同作用,可助阳益气、温肺散寒、止咳平喘、健脾补肾、活血通络,从而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抑制过敏状态,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治病强身,达到“冬病冬治”。

二.有什么关系——三九贴与三伏贴

相同点:

 “三九贴”与“三伏贴”一样,都是顺应天地四时而变通应用的外治疗法,同属于中医“天灸”疗法,“三九贴”是“三伏贴”的延续和补充,可加强和巩固“三伏贴”的作用,凡是适合“三伏贴”的人群,都可以贴敷“三九贴”,两者相配合,可提高临床疗效。

不同点:

贴敷时间不同,“三伏贴”是利用自然界阳气最旺时,助阳化湿、驱除体内宿寒,可“储阳”,从而达到“冬病夏治”目的;而“三九贴”是在阴气最盛、阳气内敛衰微时提升人体阳气,可“扶阳”从而达到“冬病冬治”目的。

三.“三九贴”适应症:

1、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

2、消化系统疾病:中焦虚寒、虚寒性胃病、胃肠功能紊乱、慢性结肠炎、虚寒腹泻、消化不良、厌食等;

3、妇产科疾病:下焦虚寒、宫寒、痛经、带下量多、慢性盆腔炎、产后身痛、坐月伤风等;

4、风湿骨病:关节痛、骨质增生、关节炎、风湿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痛等。

5、小儿类疾病:体虚易感冒、反复咳嗽、慢性哮喘、慢性腹泻、遗尿、慢性鼻(窦)炎、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

6、素体阳虚、体弱、四肢冷凉、喜暖怕凉、亚健康群体。

四.“三九贴”禁忌症:

支气管扩张、活动性肺结核咳血患者。

糖尿病、血液病、发热、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慎用。

艾滋病、或其他传染病者慎用。

孕妇腹部、腰骶部以及某些可促进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等,应禁止贴敷,有些药物入麝香等孕妇禁用。

敷贴部位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或有较严重的皮肤病者,瘢痕体质者应禁止贴敷。

颜面五官部位、心脏及大血管部位附近慎用贴敷,不宜用刺激性太强的药物进行发泡,影响容貌或活动功能。

五.“三九贴”注意事项:

(1)药物贴敷后(成人6—24小时,小儿4—12小时),多数患者会出现麻木、温、热、痒、针刺、疼痛等感觉,也有部分患者无明显感觉,这些都属于药物的正常反应。如感觉特别剧烈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请患者及时取下药物,用清水冲洗患部。切不要搓、抓、挠,也不要用洗浴品以其他止痒药品,防止对局部皮肤的进一步刺激。

(2)贴敷药物期间,应减少运动、避免出汗,尽量避免空调直吹,以利于药物吸收;注意防止药物污损衣物;尽量避免食用寒凉、过咸等可能减弱药效的食物;应尽量避免烟酒、海味及辛辣、牛羊肉等食物,以避免出现发泡现象。

(3)如背部有红、肿、痛、痒等症状,或背部贴药处出现针尖至小米大小的水泡,属于药物贴敷后的正常反应,患者仅需保持背部干燥或外涂湿润烧伤药膏以减轻不适感;若出现大的水泡,医院就诊消毒处理,以防感染。

三九贴贴敷时间:

今年冬季共贴敷4次,集中贴敷时间如下:

一九:年12月21日(农历十一月初七)-年12月29日(农历十一月十五)

二九:年12月30日(农历十一月十六)-年1月7日(农历十一月二十四)

三九:年1月8日(农历十一月二十五)-年1月16日(农历腊月初四)

四九:年1月17日(农历腊月初五)-年1月25日(农历腊月十三)

联系预约

-


转载注明: http://ww.hwoaa.com/jcyyf/12096.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hwoa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结肠炎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