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分型治疗总结
慢性胃炎分型治疗:
一、肝气犯胃:
症状:主要有胸胁胃脘胀满疼痛,胁肋胀痛,呃逆嗳气,呕吐。或见嘈杂吞酸,烦躁易怒。
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数等。
治疗:疏肝和胃
方剂:柴胡疏肝散加味
处方:柴胡10克,白芍10克,枳壳10克,炙甘草10克,香附6克,川穹6克,浙贝6克,海螵蛸6克。
二、气滞血瘀:
症状:胃脘刺痛,或胁肋刺痛,入夜加重,但欲漱水不欲咽,体型偏瘦,面色暗,食量可,可伴见呃逆,太息,大便调小便利。
唇色暗,舌质暗或有瘀斑,苔白,脉涩。
治法:理气活血,祛瘀止痛
方剂:膈下逐瘀汤
处方:桃仁6克,丹皮6克,赤芍6克,乌药6克,元胡6克,甘草6克,当归6克,川穹6克,五灵脂6克,红花6克,枳壳6克,香附6克,大黄10克
三、胃热:
症状:胃脘灼痛,烧心反酸,伴见口苦、口干,牙龈肿痛,心烦失眠,食欲旺盛或者食少,大便干,小便黄。
舌淡红,苔白厚或黄,脉偏数。
治法:清热和胃
方剂:泻心汤(可加浙贝6克,海螵蛸6克)
处方:大黄15克,黄连15克,黄芩15克
四、胃寒:
症状:胃脘冷痛,喜温喜按,手足不温,食少纳呆,干呕,神疲乏力,体倦,大便偏稀,小便轻。
舌淡苔白,脉紧,右关尤甚。
治法:温胃散寒
方剂:附子理中汤,香砂六君子汤
方一:人参6克,白术12克,干姜6克,炙甘草6克,炮附子6克
方二:木香6克,砂仁6克,半夏6克,陈皮6克,人参6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炙甘草6克
五、寒热错杂:
症状:胃脘痞满,反酸烧心,大便干或稀,小便利,四肢怠惰。
舌偏红,苔白厚,脉沉。
治法:清上温下,畅利中焦
方剂:半夏泻心汤
处方:半夏15克,黄芩10克,黄连6克,人参6克,干姜6克,炙甘草6克,大枣10克
烧心者去大枣加大黄10克
六、胃阴不足:
症状:胃脘隐痛,饥不欲食,体瘦,口干少饮,偶见偶见五心烦热。
舌红瘦小,苔薄白,脉细略数。
治法:滋阴养胃
方剂:益胃汤合资生汤
处方:沙参15克,麦门冬15克,生地黄15克,玉竹10克,山药30克,白术10克,鸡内金6克,石斛15克。
七、复杂难治:
症状:胃脘疼痛,久治不愈,脘痞胀满,嗳气吞酸,胃中嘈杂,饥不欲食或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大便不调。
治法:杂合以治,通调脾胃
方剂:六合汤
处方:柴胡10克,白芍10克,枳实10克,炙甘草10克,五灵脂10克,浦黄10克,元胡10克,川棟子6克,良姜6克,香附6克,丹参15克,砂仁6克,降香6克,百合15克,乌药10克
回顾:
慢性胃炎分型治疗
肝气犯胃:柴胡疏肝散
气滞血瘀:隔下逐瘀汤
胃热:泻心汤
胃寒:附子理中汤,香砂六君子汤
寒热错杂:半夏泻心汤
胃阴不足:益胃汤合资生汤
复杂难治:六合汤
溃疡性结肠炎分型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
气机紊乱、表寒里热协热利、表热里寒协热利、营卫失和里有郁热、厥阴证、气滞血瘀、少阳里虚寒、水饮证、瘀热互结。
一、气机紊乱
症状:“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伤寒论》,第条)
治法:梳理契机
方剂:四逆散
处方:柴胡10克,白芍10克,枳实10克,炙甘草10克
二、表寒里热协热利
症状:“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逐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伤寒论》第三十四条)。
治法:清泻里热,升清解表
方剂:葛根芩连汤
处方:葛根30克,黄芩15克,黄连15克,炙甘草10克
三、表热里寒协热利:
症状:“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逐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伤寒论》第条)。
治法:温里解表
方剂:桂枝人参汤
处方:桂枝12克,人参10克,白术10克,干姜10克,炙甘草12克
四、营卫失和里有郁热:
症状:“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伤寒论》第条)
治法:清热和营
方剂:桂枝加大黄汤
处方:桂枝10克,白芍20克,炙甘草6克,大黄10克,生姜10克
五、厥阴症
症状:“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令病者静,而复时烦我.者,此为脏寒,蛔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伤寒论》第条)
治法:调和厥阴气机
方剂:乌梅丸
处方:乌梅24克,细辛10克,桂枝10克,黄连24克,黄柏15克,当归10克,人参10克,川椒6克,干姜24克,泡附子15克
六、气滞血瘀
症状:“积聚痞块,痛不移处,卧则腹坠,及肾泻、久泻由瘀血所致者。症见膈下形成痞块、痛处不移、卧则腹坠、久泻不止。五更泻。(《医林改错》卷上)
治法:理气活血
方剂:膈下逐瘀汤
处方:桃仁6克,灵脂6克,当归6克,川芎6克,丹皮6克,赤芍6克,乌药6克,元胡6克,香附6克,红花6克,枳壳6克,炙甘草6克
七、少阳里虚寒
症状:“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伤寒论》第条)
治法:和解少阳温里
方剂:柴胡桂枝干姜汤、升阳益胃汤
处方:人参10克,白术10克,黄芪15克,黄连6克,半夏15克,陈皮10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防风10克,羌活15克,独活15克,柴胡10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大枣10克
八、水饮证
症状:腹泻水样便,次数多,可伴见肠鸣,头晕,干呕,心悸等症。苔水滑,脉弦。
治法:调气化,利水湿。
方剂:神效五苓散
处方:茯苓皮30克,白术10克,泽泻15克,猪苓10克,桂枝10克,枳实10克,厚朴20克,陈皮20克,木香20克,半夏10克,木通6克,甘草6克
九、瘀热互结:
症状:腹泻次数多,每次排便量少,便脓血,里急厚重,久治不愈,腹痛偶见。舌暗苔厚,脉弦。
治法:通因通用
方剂:桃核承气汤(加味)
处方:桃仁15克,大黄20克,芒硝10克,桂枝15克,甘草6克,白茅根30克,槐花10克转载注明: http://ww.hwoaa.com/jcyyf/11309.html
- 上一篇文章: 患上结肠炎,ldquo六大禁忌rd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