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结肠炎 > 结肠炎病症 > > 正文 >

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案发表于中国针灸

重症试针灸作者:小王医生本文发表在年《中国针灸》杂志

基本病例信息

患者:女,30岁,于年10月15日来诊。

主诉:腹痛20天,加重伴粘液脓血便半个月。

病史:患者于8月生产后因情志不畅出现腹痛症状,伴腹泻,大便日7-10次,大量粘液脓血。医院消化内科诊断为“重症溃疡性结肠炎”,予中药汤剂、抗生素静点治疗,但无明显缓解。且腹痛症状日益加重,经人介绍来我院就诊。

刻下见:情绪极度低落,门诊过程中多次哭诉症状,痛苦面容,双手一直按压腹部,查体腹部压痛明显,腹痛时有减轻,饮食受限,不能睡眠,大便有粘液脓血,日7-10次,小便少,舌质红,胖大齿痕,苔黄厚腻,脉弦数。

中医诊断:泄泻,属肠道湿热证。

治则:治以清热利湿,和络止痛。

本欲嘱患者住院系统用药,但考虑处于哺乳期,仅门诊予中药汤剂口服。

自以为必效。

Nonono,结果加重了病情

复诊时自述无效且腹泻加重,腹痛明显,根据症状考虑药量不足,且患者产后抑郁症状明显予合入逍遥汤7剂,继服观察。

三诊述诸症无好转,症状同前,已无信心继服中药。

予重新四诊,发现患者虽腹痛明显但喜温喜按,舌苔厚腻但舌体胖大齿痕,脉弦数之余却沉弱无力,虽情致抑郁、情绪暴躁但倦怠乏力,动则尤甚。遂重新辨证为“脾阳不足,肠道瘀热”,属本虚标实。

改予以针灸治疗

穴取双天枢、双上巨虚、建里、气海、关元,双内庭,双三阴交、双阴陵泉,双期门,双合谷、太冲。

使用0.35×40mm华佗牌针灸针直刺入穴后,除期门外诸穴行针到局部有肿胀感,期门穴平刺0.5寸留针候气。气海、关元、建里行捻转补法,内庭、三阴交、阴陵泉行捻转泻法,余穴平补平泻;每次留针30min,每日1次。

治疗第2天,患者腹痛明显减轻,5天后,疼痛基本消失,睡眠好转,大便减少为日2-3次,粘液脓血已经极少,小便畅,舌质淡,苔白腻,脉沉无力。在上述基础上去内庭、上巨虚,加取足三里、脾俞,行捻转补法,隔日一次。针6次,患者腹痛已基本消失,粘液脓血便已无,便日2次。舌质淡,苔白,脉沉无力。停针灸治疗,嘱予参芩白术散善后。随诊3个月无复发。

按语

溃疡性结肠炎(Ulcetativecolitis,UC)旧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粘膜下层的炎症性肠病。临床表现以腹泻、粘液脓血便和腹痛为主,病情轻重不一。目前认为,UC的发病与遗传、免疫、感染和心理因素有关,但均未完全阐明[1]。中医认为,本病属“泄泻”、“久痢”和“肠澼”等病范畴。湿热蕴肠,气滞络瘀为基本病机,多为本虚标实之证[2]。《景岳全书》曰:“凡里急后重者,病在广肠最下之处,而其病本则不在广肠而在脾肾”,“脾肾虚弱之辈,但犯生冷极易作痢”,“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指出该病是在脾胃虚弱的基础上感受外邪、饮食不慎或忧思恼怒引起大肠传导失常,气机不畅,损伤肠膜脉络而发病,病本为脾肾两虚,标实为湿、痰、热、瘀、毒[3]。本例患者年龄较轻,且为产后,情志失调,初时按照诊疗常规辨为肠道湿热证伴肝气不舒,但经用药后不缓解且持续加重。经仔细辩证发现了腹部喜温喜按、倦怠乏力、舌胖大齿痕、脉沉弱无力等脾虚之征更为明显,属“虚七实三”。局部取天枢、建里、关元、气海,天枢为大肠募穴,建里善补后天之气,气海、关元善补先天之气,四穴合用以温阳益气治疗疾病之本。上巨虚为大肠经下合穴,“治腑者治其合”,取之以调理大肠腑气。“四关穴”配肝之募穴期门,舒肝解郁、开郁利气之力较强。“荥主身热”,取荥穴内庭以泄热,取三阴交以活血,取阴陵泉以利湿,行捻转泻法,三穴合用治肠道湿热之标。针5次之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舌苔有所变化,去内庭,上巨虚以防伤正太过,加胃经下合穴足三里、背俞穴之脾俞,补益之力更强,加强其恢复正气作用。6次之后,诸症状基本消失,综上,诸穴诸法合用,共奏健脾益气、活血泄热之功。参芩白术散健脾益气但不滋腻,产妇服用对婴儿无影响。

参考文献

[1]刘新光.消化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韩宝,张燕生.中国肛肠病诊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3]刘磊.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进展[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19(11):-

这就是写论文和写科普语言的区别,好几个学生和朋友、同行问我,论文怎么写,就是这样,你准备发表到哪个杂志,就要按照这个杂志的语言方式写,标点符号都要注意。

这是我的杏仁预约







































白癜风怎么样治疗
白癜风治疗价格

转载注明: http://ww.hwoaa.com/jcybz/4221.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hwoa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结肠炎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