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结肠炎 > 结肠炎保健 > > 正文 >

述评超早产儿的救治意义及救治技术的发展

超早产儿的救治意义及救治技术的发展

陈超 袁琳

医院新生儿科

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全球早产儿报告,对早产儿进行了分类和定义,提出超早产儿(extremelypreterminfant,EPI)的概念,即胎龄<28周的早产儿[1]。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lowbirthweighinfant,ELBWI)是指出生体重<g的早产儿,这一概念已有20余年历史,已被普遍接受和使用。但EPI的概念是最近几年提出的,在我国还没有被普遍接受。我国有些教科书中早产儿的定义是胎龄<37周且≥28周,将胎龄<28周的早产儿排除在早产儿之外。其实EPI和ELBWI的概念是相对应的,分别从胎龄和体重两方面定义早产儿。近年来,随着EPI数量的显著增多,存活率上升,发达国家已普遍接受EPI的概念,且非常重视对EPI的救治。现就EPI救治技术的发展及救治意义进行阐述。

一、EPI救治的态度及意义

1.EPI数量明显增加:最近几年,EPI和ELBWI的数量呈增加趋势,世界卫生组织统计EPI占早产儿总数的5.5%[1-2],美国报道EPI占新生儿总数的0.8%[3]。按照这个比例计算,我国每年约有10万EPI出生,医院每年收治EPI达50~例,且呈持续上升趋势。

2.EPI存活率显著提高:最近10年EPI存活率显著提高。目前,发达国家EPI总体存活率已达到85%,其中胎龄26和27周、出生体重~g者存活率稳定在90%左右;胎龄24和25周、出生体重~g者存活率也达到了50%~70%[4-6]。我国相关报道较少,小样本研究显示,EPI总体存活率平均为50%~60%,发达地区达到70%~75%;其中胎龄26和27周、出生体重~g者存活率已达到80%~85%[7-8]。

3.EPI远期预后明显改善:发达国家对EPI进行完善的随访,比较准确地统计了后遗症发生率,EPI运动功能障碍发生率已从20世纪90年代的10%~15%下降至年的6%左右,智能障碍发生率从30%~50%下降至20%~30%[5-6,9-10]。我国对EPI的随访率较低,时间不长,未检索到完整数据。

4.社会意义日趋重要:EPI母亲大多数是高龄孕产妇,患多种疾病,辅助生殖技术受孕者占三分之一,这些母亲和家庭非常渴望得到一个孩子,虽然是EPI,但依然倍加珍贵。

5.家长救治意愿逐年上升:随着EPI存活率的提高,后遗症发生率下降,同时随着经济状况的明显改善,家长希望救治的意愿呈上升趋势,放弃治疗的比例呈下降趋势。

6.伦理学原则:目前,许多国家制定了EPI救治的伦理学指导原则,对胎龄>24周或出生体重>g者,建议积极救治;对胎龄23~24周或出生体重~g者,根据家长意愿决定是否救治;而胎龄<23周或出生体重<g者,由于存活率很低,即使存活后遗症发生率也非常高,不建议积极救治。

二、EPI救治技术的发展

近年来,发达国家EPI和ELBWI存活率和远期预后明显改善,主要依靠救治技术的快速发展,且已经形成一系列成熟的救治技术[11-12],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早产的孕妇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促进胎肺成熟,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脑室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在发达国家,胎龄<35周有早产风险孕妇产前激素使用率达到80%~90%,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降低,严重程度也有所减轻。

2.产房复苏技术:产房复苏和急救是提高EPI存活率的重要环节,近年发达国家推行在产房建立新生儿复苏室和重症抢救单元(微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急救设备条件明显改善,使早产儿在产房获得及时抢救,真正做到产儿科无缝联接。

3.转运技术:EPI经过产房复苏处理后,生命体征基本稳定,通过转运设备转运到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如果本单位没有新生儿重症监护条件和抢救能力,应通过专业转运团队将患儿转运到有医院。发达国家已普遍实施早产儿转运技术,以将患医院。

4.保暖技术:EPI保暖技术要求更高,从产房开始保暖,转运过程中始终保持早产儿处于中性环境温度。近年EPI保暖技术和设备更加先进,暖箱温度和湿度更加稳定。

5.监护技术:EPI生理状况非常不稳定,病情变化很快,需严密进行各种监护。近年各种监护技术发展迅速,尤其是床旁监护和无创监护技术的发展,病情监护更为容易和方便。(1)呼吸监护:密切监护呼吸暂停。(2)实时监测经皮血氧饱和度:早产儿应维持在0.90~0.95[13-14]。(3)心电监护:实时监测心率、心律,重症者实时监护心电图。(4)血压监护:以无创血压监测为主,对重症病例进行有创血压监测。(5)心功能监护和中心静脉压监测:床旁超声心动图监测可指导补液量及速度。(6)血气分析及生化监测:监测次数根据病情而定。(7)血糖监测:每1~2小时监测1次,血糖稳定后,每3~4小时监测1次。(8)经皮胆红素监测:可以多次无创监测胆红素。

6.呼吸管理技术的发展:近年早产儿呼吸管理技术发展很快,尤其是无创通气技术的快速发展,减少了机械通气的使用。(1)无创通气:无创通气增加功能残气量,保持气道扩张,防止肺泡萎陷,尤其适用于早产儿。近年,无创通气方式从经典的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发展到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经鼻间隙正压通气和无创高频通气等,可以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无创通气技术[15-16]。(2)高频机械通气:对重症病例常频机械通气无效或效果不显著,使用高频振荡通气可明显改善病情,随着高频机械通气的应用,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和肺出血等的病死率明显下降[17]。(3)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已比较普及,EPI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比例非常高,明显降低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死率。(4)枸橼酸咖啡因:EPI呼吸暂停发生率非常高,达30%~50%。呼吸暂停可导致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疗效比较好,不良反应较少,疗效和安全性明显优于氨茶碱[18]。枸橼酸咖啡因已成为治疗EPI呼吸暂停非常重要的药物。(5)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综合防治: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是EPI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采用无创通气、医院感染、加强营养支持、抑制炎症反应等综合措施,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呈下降趋势。

7.营养支持技术的发展:EPI更易发生营养物质缺乏。近年随着营养支持理念的改进、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技术的普及、母乳喂养率的提高、母乳强化剂及微量营养素的使用等,在降低EPI的患病率和病死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

8.感染的防治:EPI免疫功能较差,容易发生感染,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加强感染防治是提高EPI存活率的关键环节,其中手卫生和单间病房制度尤为重要:(1)手卫生:严格手卫生是预防早产儿感染的关键措施,医院感染发生率下降50%,早产儿病房必须建立最严格的手卫生管理制度。(2)单间隔离病房(singleroom):为了尽可能降低交叉感染发生率,近年发达国家普遍改造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采取单间隔离病房,每个房间只放一张床位,对进一步降低EPI感染发生率起到重要作用。

9.脑损伤的防治:EPI脑损伤发生率非常高,颅内出血发生率达30%~40%,脑白质损伤发生率达20%~30%。一旦发生脑损伤,部分家长因担忧后遗症而放弃治疗,即使存活后遗症发生率也较高,如何降低脑损伤发生率是降低EPI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的关键问题。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尽可能避免围产期(产前、产时、生后)各个环节的各种不利因素,包括缺氧、感染、低体温、液体平衡紊乱、脑血流波动、不必要的操作等各种不利刺激,以降低脑损伤发生率,

10.积极防治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EPI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达10%,是导致早产儿后期死亡的重要原因。日本、瑞典、德国等国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非常低,在EPI仅1%~3%,主要经验是医院感染、提高母乳喂养率、早期微量喂养、避免缺氧等,也有研究采用益生菌预防[20]。

11.出院后随访:EPI出院后仍面临许多问题,需要继续治疗或需要继续观察疗效,并应定期随访,所有EPI都应纳入随访。随访内容包括生长发育监测、营养指导及后遗症监测。近年许多新生儿科建立早产儿随访制度,重点随访EPI和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对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非常重要。

三、我国EPI救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尽管EPI存活率显著提高,后遗症发生率明显下降,但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EPI救治和管理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

1.救治技术问题:在新生儿重症监护过程中,EPI的救治技术是最复杂、最精细、难度最高的技术,医院还没有熟练掌握,医院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对EPI的病理生理特点认识不够。各地应积极开展早产儿救治和管理的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对新生儿科医师和护士进行定期培训,医院普及EPI救治和管理技术。

2.医疗资源和条件问题:EPI救治需要良好的医疗条件,需要单间病房保护性隔离、较好的仪器设备以及更多的医生和护士。应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加强对新生儿科建设的投入,改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条件,在医院改建扩建时,优先考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需要。

3.担忧后遗症:虽然EPI后遗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但仍有部分家长担忧远期可能发生后遗症而放弃治疗。胎龄26和27周,出生体重~g的EPI,生后早期头颅超声检查无明显异常,没有发生明显缺氧和感染者,后遗症发生率较低,可鼓励家长积极救治。

4.经济负担问题:由于EPI救治医疗费用比较高,部分家庭因经济原因而选择放弃治疗。需要加强医疗保险制度,将EPI纳入医疗保险项目,并建立社会慈善救助基金,尽可能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四、展望

虽然我国EPI救治工作起步比较晚,但进步非常快,尤其是最近3~5年成效显著。对胎龄26和27周,出生体重~gEPI的救治水平正在快速追赶发达国家水平。预计今后3~5年,胎龄和体重较大的EPI存活率将达到85%~90%,救治水平将接近发达国家。但我国胎龄<26周,出生体重<g的EPI存活率仍较低,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也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白癜风治疗方法最好
白癜风的诊断

转载注明: http://ww.hwoaa.com/jcybj/1893.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hwoa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结肠炎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