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治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kycg/160210/4769980.html在刚刚结束的江苏省第一届大学生生物医学创新设计竞赛中,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陈夕雯、林霖、王雨婷同学凭借《口服型氧化铈基纳米酶用于炎性肠病治疗》获得优胜奖。
(图一获奖证书)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是病因未明、胃肠道受累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炎症性肠病逐渐发展为了一种全球性的疾病。
目前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常用的给药途径有以下三种:口服药物、静脉注射以及灌肠。口服型药物须经胃肠黏膜及肝脏的吸收进入血液,进而实现药物的全身作用。但此过程中存在肝脏首过效应,即药物在肠粘膜和肝脏被代谢,而使进入血循环的原形药量减少的现象,会大幅降低一些口服药物作用于病灶的药量及药效。静脉注射可直接将药物输入血液循环,但就其便捷程度考虑,静脉注射在日常生活中则难以实现广泛的推广。灌肠可使药物与直肠或结肠黏膜紧密接触,在局部维持较高药物浓度,从而发挥抗炎、消肿、止血作用,目前被广泛地用于肠炎的治疗。但患者接受度较低,且若操作不当,易造成患者肛周皮肤损伤或肠痉挛,增加患者的痛苦。综合考虑以上三种方法,我们选择口服给药为本研究的给药途径,计划合成口服型药物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
IBD的致病机理中,活性氧(ROS)起着关键作用。研究表明,随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在肠道的慢性炎症反应和反复免疫反应过程中,肠道细胞内的ROS浓度增加。受生物体内氧化应激自我调节能力的启发,人们尝试利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等调节体内代谢或病变带来的过多ROS,最终维护生物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但天然酶易失活、稳定性差以及免疫源性不确定等缺点阻碍了其更广泛的应用。所以,构建一种具有类酶活性、高稳定性以及可调控性的物质替代天然酶消除体内过多ROS来治疗相关疾病意义重大。近年来,纳米模拟酶在人工酶领域获得了广泛的
转载注明:
http://ww.hwoaa.com/jcybj/12211.html
- 上一篇文章: 结肠炎病人的日常饮食护理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